(相關資料圖)
為了展現城市化進程中的科學魅力,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播撒科學種子 共享科普陽光”暑期社會實踐團成員,以“創意、創作、創新”三創為公益科普的核心,為南京市政改造打造了多種創意科普作品,包括公益科普視頻2條,人物專訪2篇,賽博風格圖片攝影15張,宮格科普漫畫13張。
團隊借用了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十二時辰”概念,以白天與黑夜的交替為時間線索,通過紀實影像、延時攝影、航拍等手段,展現南京市政工作的完整流程。短片將施工現場畫面按全天的十二時辰依次展現,全方位、多角度地刻畫出項目的點滴,拉近了與受眾之間的距離,提升了科普視頻的趣味性與故事性。
除了文字、視頻等傳統的公益科普形式,實踐團成員通過結合手繪漫畫,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表達晦澀難懂的科學知識。通過科普漫畫展現了橋梁拆除、運輸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流程,打開了公益科普的新思路,開拓了公益科普的新渠道,提升了公益科普的傳播力。
手繪科普漫畫《什么是“模塊車”》,將現實中陌生的龐然大物搬到了輕巧的畫面中,以圖為主,圖文結合,巧妙的色彩設計SPMT模塊車技術盡數展現。手繪圖冊捕捉了施工現場臺前幕后的精彩畫面,工程師指揮、工人作業、模塊車運輸等工程環節以漫畫形式生動呈現。
視頻與漫畫,一動一靜,不僅加深了受眾對市政施工現場和關鍵技術的印象,更突破了受眾對于科普的疏離感,這考驗著實踐團的創新能力,磨礪著成員們的實踐水平,拓展了公益科普的多樣賽道,增加了公益科普的溫度感。
在此次暑期社會實踐中,實踐團成員通過圖片、文字、漫畫、視頻四種形式完成的公益科普創作,不僅幫助市民了解了南京市政工程的必要性,加深了市民對于項目技術采用的特點與優勢的印象,更貫徹了“播撒科學種子 共享科普陽光”的實踐主旨,凝聚了社會共識,為城市化發展進程中的公益科普貢獻了南航新聞與傳播學子的青春力量。
通訊員 易暢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見習記者 蘭倩怡
校對 盛媛媛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