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速看:廣州科普大講壇開講“智造強國”

發布時間:2022-09-09 09:50:48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caobo


(相關資料圖)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李佩珊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如何從制造大國向智造強國進發?流程制造業如何實現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近日,2022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專場——廣州科普大講壇第197期:“創新賦能 智造強國”開講。主講嘉賓從智能制造的發展背景、流程管理、應用場景等多個方面,探討數字賦能如何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原校長、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劉煥彬表示,用大系統思維來推動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需做到五點:構建數實融合的生產運營大系統、生產全過程數據互聯閉環流動、數據生產要素價值化、優化重構全生產要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主講嘉賓劉煥彬。主辦方供圖

劉煥彬說,大系統思維要通過數據生產要素的價值化來優化重構所有生產要素。當思維轉變,且實現數字化轉型后,生產的整體效率將大于局部效率相加。

如何用大系統思維構建數實融合大系統?劉煥彬認為,關鍵在于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技術與實體企業融合閉環大系統。要實現這一系統,5G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工業軟件技術(人工智能和建模)以及工業互聯網平臺技術缺一不可。

主講嘉賓李繼庚。主辦方供圖

博依特科技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華南理工大學研究員李繼庚博士指出,只有形成了數字化產業集群,企業邊界進一步打開,才能大幅提升整個供應鏈體系的效率。工業4.0尤其強調數據收集,用數據要素去解決歷史上的痛點問題。用數據生產要素去優化重構傳統生產要素、催生新動能,是數據要素真正的價值所在。

李繼庚稱,聯動網絡、數據庫、工業智能、IT平臺等技術的結合,為工業智能化形成閉環提供了條件。同時,通過對數據的融合、因果分析、優化、預算這四個方面的利用,就有機會超過人腦的認知,讓人們能借助系統和數字世界的力量,改變大家原來的生產方式,從而催生新的動能,創造新的價值。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標簽: 系統思維 中國青年報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