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聚看點】科普|身體出現這5個表現,說明你免疫力出現問題了!中醫教你6招強化免疫力~

發布時間:2022-12-04 07:48:32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中醫有句名言:“正氣在內,邪不可干?!?/p>


(相關資料圖)

近期,我國各地新冠肺炎疫情反復,我們除了要做好日常防護工作,更應該學幾招,提高身體免疫力,避免疾病侵襲。

免疫力下降有5種表現

01

傷口恢復慢,易發炎

不小心被劃傷后,普通人體內的免疫力會迅速反應,促進凝血,白細胞聚集對抗人體外的病菌,避免出現炎癥。

但是免疫力比較差的人,就可能出現傷口愈合比較慢,兩三天還是沒有結痂,并且還出現了發炎、潰爛等表現。

02

容易莫名地出虛汗

和他人相比,不管是什么天氣都容易出虛汗的人,或許免疫力也比較差。

而且這類人還可能在睡覺時很容易出虛汗,總是睡覺不踏實。這種莫名出汗的情況,多半也和免疫力差有關。

03

容易腹瀉,腸胃不適

人體腸胃黏膜也是免疫系統的一道防線。免疫力比較差的時候很可能讓病菌有機會進入人體。

例如,同樣是出去吃飯,飯菜可能確實不太衛生,有人吃完沒事,但是有人上吐下瀉,也說明免疫力可能比較弱。

04

頻繁生病,反復不斷

隔三差五就感冒、發燒、咽喉不適,并且在生病后可能斷斷續續很久都沒有康復,也可能與免疫力差有關。

05

無精打采,總覺得累

經常感覺渾身無力、疲憊,稍微活動活動就沒有力氣了,這也是免疫力比較弱的一個表現。

中醫6招升免疫

01

順應天時

日常生活中要隨著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調整起居生活。

此外,還應結合一天24小時臟腑循行規律養生,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提高自身免疫力。

02

調節情緒

精神狀態是人體內在環境因素,內環境的穩定有助于正氣持久的保留在體內,免疫力自然提高了。

中醫講究的“恬淡虛無”就是強調人們要心態平和,凡事平常心,不斤斤計較,不難為他人也不難為自己,避免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的影響。

03

節制飲食

很多人有個養生誤區就是:我脾胃弱吃什么能補上?

其實飲食規律均衡,不過饑、不過飽、不偏食就是最好的調理脾胃的方式。

04

堅持鍛煉

運動方式有很多種,但哪種運動更有益健康呢?

其實你的身體會悄悄告訴你答案,當做完運動,身心感覺放松舒展并能長期堅持做的運動,都是對健康有益的。

此外,鍛煉的同時要注重吐納(呼吸)和身心的放松,精氣神的鍛煉才是最重要的。

05

泡腳

又稱足浴,可配合相應中藥外洗,是日常常用的養生保健方法,有活血祛瘀、祛濕排毒、養心安神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達到養身保健的作用。

06

自我按摩

自我按摩也是很好的中醫養生保健方法,每天做十分鐘,長期堅持,會有不錯的效果。下面從臟腑的角度介紹幾個自我按摩的特效穴。

內關穴:位于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現代常用于治療心絞痛、心肌炎、心律不齊、胃炎、癔病等

太溪穴:其位于足內側,內踝后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也就是說在腳的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常用于防治牙痛、喉嚨腫痛、氣喘、支氣管炎、手腳冰涼、關節炎、風濕痛等。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主治胃腸病證、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虛勞諸證。可用拇指按揉或按摩棒點按,也可配合艾灸,因為小腿肌肉豐厚,可適當較前面兩穴力量加強,注意按壓感受酸痛時配合呼吸。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各種痛癥都可以用來應急鎮痛,此外暈車,惡心等癥狀也可應急運用。

關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適合生殖系統疾病的治療和保健。配合艾灸保健效果更佳。

中脘穴: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此穴的主治疾病為消化系統疾病。飯后半小時按摩效果更好,力度不宜過大,以免出現惡心或者疼痛的現象。

標簽: 精神狀態 斷斷續續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