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后為什么要‘洗腦’?”“得了腎結石,醫生勸我做個‘水貨’?”家中老人痰多咳不干凈,不妨試試寶‘背’秘籍……12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近二十位科普達人大開“腦洞”,在第三屆科普嘉年華舞臺上“金句”頻頻,生動詼諧地講解著權威、專業的健康知識,讓在場觀眾沉浸式體驗了一場“科普盛宴”,收獲“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醫學“干貨”。
仁濟科普品牌效應持續放大
(相關資料圖)
今年是仁濟醫院舉辦科普嘉年華的第三年。形式創新,內容“走心”,是本屆科普嘉年華的一大亮點。音樂劇、脫口秀、情景劇等多種形式輪番上陣,內容緊緊貼合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從保護心臟健康、腎結石的防治,到耳鳴的治療,再到“直播間帶貨”教大家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益生菌,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健康“盲點”由科普“杰青”、“優青”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一一道來。
“形式有趣、內容有料。醫生們走出了科普舒適區,在舞臺上通過‘十八般武藝’把生澀的醫學知識‘翻譯’成大白話,更入耳、入腦,更入心。”上海市衛健委健康促進處處長王彤在看完節目后點評表示,“自己見證了仁濟醫院科普嘉年華的品牌效應‘從0到1’的進階之路。”
科普節目:大腦要洗澡據仁濟醫院黨委書記鄭軍華介紹,科普嘉年華是仁濟醫院在2020年推出的首個醫學科普品牌,連續三年成功舉辦,并獲得了2021年度上海市健康科普培育品牌項目。“我們舉辦科普嘉年華不僅僅只是為了展示幾個節目,而是給醫院里更多‘新鮮血液’提供一個‘醫術’與‘藝術’融合的舞臺,鼓勵他們加入科普工作隊列,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話傳播健康知識,助力老百姓享有健康生活,最終實現醫患雙贏。”鄭軍華表示。
啟動科普創造營,積聚人才“蓄水池”
在今年的科普嘉年華的舞臺上,既活躍著仁濟醫院資深科普達人的身影,也涌現出不少后起之秀的新面孔。這要得益于今年8月份仁濟醫院啟動的“仁”人科普創造營,為嘉年華輸送了一批年輕專業的科普“生力軍”。
據仁濟醫院黨委副書記閔建穎介紹,“仁”人科普創造營自啟動以來,受到了全院醫務職工的廣泛關注,吸引了來自臨床、醫技以及行政等科室部門的116名青年醫務職工踴躍報名,平均年齡30歲。
“創造營的一大創新之處是引入了導師制。在以往專題講座、技能培訓的基礎上,我們邀請了健康科普傳播領域的媒體導師分組帶教,通過‘培訓+帶教+實踐’的模式,學員產出的作品更‘接地氣’,更符合老百姓的審美需求。”閔建穎表示,“所有學員經過三輪PK,最終角逐出了10位‘科普杰青’和10位‘科普優青’。今天嘉年華的所有節目正是由科普杰青的作品經改編后搬上舞臺的。”
科普創造營媒體導師據悉,媒體導師均具有豐富的健康傳播經驗,有的是電視臺醫學科普類節目資深制片人、有的是主流報紙的醫學版編輯,有的是醫學雜志主編。他們自科普創造營第二輪評選開始,分別入組帶教學員,一對一指導學員的科普作品,再根據學員的不同專業背景,提供針對性意見,帶領學員“披荊斬棘”沖刺“20強”。
健康科普,“仁”人行動
健康科普之路任重而道遠。培育孵化更多健康科普人才,切入民生‘痛點’,破解健康‘盲點’,擴大優質的科普供給,始終是仁濟醫院健康科普工作的初心。據上海市2021年度醫療機構健康科普影響力排行榜顯示,仁濟醫院從400多家醫療衛生機構中脫穎而出,斬獲第二名。
今年疫情之下,仁濟醫務人員的科普熱情依舊高漲,因時因勢制作了《班主任來了》系列短視頻,介紹科學防疫知識。播出后,累計點擊觀看量已超10萬人次,入選2022年上海市疫情防控健康科普“示范案例”;又制作了《秦主任方艙小課堂》,普及新冠感染者在方艙醫院的相關事項,攬獲10多萬觀看量。
“我希望我們醫護人員的‘主陣地’跳脫出門診室、手術室,主動跨前一步了解患者的健康需求,在日常診療中除了開具‘藥物處方’,還要開具“健康處方”,普及疾病防治知識和技能,提升百姓的就醫獲得感,讓群眾有能力當好自我健康第一責任人”。鄭軍華坦言,“尤其是最近疫情防控‘新十條’出臺后,我們希望年輕醫生們通過線上線下多種途徑,主動向老百姓普及科學防疫、合理用藥的知識。”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