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全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反復不定,專家指,疫情會對社會和經濟造成永久影響,無獨有偶,近年被受關注的氣候變化問題就像大自然界的疫情一般,會為社會和經濟帶來風險和挑戰,但與此同時,其影響也為投資者揭示出主題投資的趨勢。所謂「主題投資」就是通過分析實體經濟中結構性、周期性及制度性變動的趨勢,挖掘出對經濟變遷具有大范圍影響的潛在因素,對受益的行業和公司進行投資的一種投資方式,也就是一種長期的投資。
事實上,市場上已出現大量來自企業破產而產生的「擱淺」資金和高債務負擔。而在目前低增長的環境下,投資者紛紛努力尋求回報。這種新常態意味投資者一般不再在較多或較少增幅之間作出選擇,而是在升與跌之間作出決擇。在經濟增長率較低且很可能維持于此水平的情況下,尋求主題或結構性增長變得更加重要。瑞士嘉盛銀行(Bank J. Safra Sarasin, BJSS)亞洲區行政總裁兼執行委員會委員蔡康年(Andy Chai)指:"投資者采用主題投資方法有助利用長期結構性增長機會,找出并投資于可為未來提供合適解決方案的企業,同時避免投資于無法應對挑戰的企業。與此同時,將可持續發展納入投資框架有利于獲取寶貴見解,從而建立更全面的投資案例。"
除疫情外,對瑞士嘉盛銀行而言,氣候變化顯然對世界和整個行業同樣有著重大的影響。該行于5月發表了「氣候承諾」(Climate Pledge),旨在于2035年前其管理資產達到碳中和(carbon neutral)的結果,這意味進一步發展其可持續投資流程,以達到在其投資組合中實現凈零碳排放的目標。該行目前使用三種方法:第一,通過投資于能減少碳排放并在其運營和策略中考慮氣候變化發展的企業﹔第二,通過與促進協作以支持緩減和適應氣候變化的企業合作﹔第三,通過分析、緩減和報告與氣候變化相關并與瑞士嘉盛銀行的投資策略有關的財務風險。
Andy 強調,可持續發展將成為驅動未來表現的關鍵因素。未來其中一項最大的資金需求將由解決氣候變化的必要性所推動,因此認為氣候變化是少數尚未反映于市場的外部因素之一,然而,該日子肯定會到來,甚至可能比預期更快,
盡管關注氣候變化極為重要,但這只反映出可持續發展范圍的其中一小領域。作為在可持續投資方面擁有30多年經驗的領導者,瑞士嘉盛銀行堅決承諾在其整個投資流程中融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Andy稱:"制定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的長期主題投資方法,對準備好過渡成更環保及更可持續發展的未來至關重要。透過此次疫情,我們不單粗略領略到忽略氣候和可持續發展相關風險可能會產生的影響,同時亦了解到利用長期趨勢及選擇合適趨勢有可能帶來的投資機會。"
疫情顛覆了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運作模式,也讓大家深刻認識到推動可持續發展的緊迫性。隨著對環境和社會環境愈關注、投資理念日趨成熟,亞洲投資者對可持續投資的興趣日漸濃厚﹔與此同時,中國這些年對環保的意識也大大提高了,中央曾提到于"十四五"期間,將全面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形成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機制,從源頭上推動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的根本轉型。在疫情及氣候變化的沖擊下,尤其有關于可持續投資,例如ESG(即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企業管治)的主題投資,正在成為全球發展的共識,并將成大趨勢。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