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澳大利亞科研人員利用基因組篩查發現致命水母毒液“解藥”

發布時間:2019-05-05 14:52:59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caobo

澳大利亞科研人員日前報告說,他們利用基因組篩查的方法發現,一種已有藥物可阻止被具有致命毒性的澳大利亞箱形水母蜇傷后出現的部分癥狀。

澳大利亞箱形水母是世界上毒性最強的動物之一,蜇人后其毒素會使人皮膚壞死并伴隨劇痛,還會侵入人的心臟,使人在短時間內因心臟停搏而死亡。一只箱形水母體內攜帶的毒液足夠致60人死亡,目前還沒有針對其毒液的特效藥物。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研究人員在英國《自然·通訊》雜志上發表論文說,利用被稱為“基因剪刀”的CRISPR基因組編輯技術,他們在實驗室處理了數百萬個人體細胞,對每個細胞敲除一個不同基因,然后加入澳大利亞箱形水母毒液觀察,用這種全基因組篩查方法尋找那些與毒液接觸時可以幸存的細胞。

研究人員篩查發現,人體細胞內一種名為ATP2B1的蛋白質是箱形水母毒液發揮毒性的必要條件,而ATP2B1蛋白質的存在需要有膽固醇。

“我們在這項研究中確認,水母毒液發揮毒性的通路需要膽固醇,由于市面上已有很多藥物可以靶向膽固醇,我們采用了其中一種,用它來對抗毒液,而它起了作用,這是一種分子水平的毒液‘解藥’。”論文第一作者、雷蒙德·勞博士說。

動物實驗顯示,將上述靶向膽固醇藥物注射到暴露于箱形水母毒液的小鼠體內,只要在小鼠接觸毒液15分鐘內給藥,就可以阻止小鼠皮膚壞死和疼痛。但研究人員還不能確定藥物是否可以避免毒液引起的心臟驟停,未來將開展進一步研究。

標簽:

上一篇:明仁天皇是備受同僚尊重的生物學家 研究領域蝦虎魚
下一篇:美國科研人員首次探測到黑洞與中子星碰撞產生的引力波信號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