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新疆下白堊統地層中首次發現多孔椎龍類恐龍 增加哈密翼龍動物群物種

發布時間:2021-08-13 09:54:37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caobo

汪筱林說,與中國絲路巨龍保存在一起的還有一殘破的哈密翼龍下頜,說明這些大型的巨龍類恐龍與哈密翼龍共同生活在白堊紀的天空和陸地。

新疆哈密巨龍保存了7節關聯在一起的尾椎,單個尾椎長度從210-320毫米不等,是蒙古發現的體長約12米的晚白堊世后凹尾龍對應尾椎平均長度的約1.5倍。研究人員保守估計新疆哈密巨龍的體長約為17米。

與新疆哈密巨龍共同保存的還有一枚獸腳類恐龍牙齒,這也是哈密翼龍動物群中首次報道的獸腳類恐龍化石。“由于在新疆哈密巨龍的骨骼上未發現獸腳類恐龍的牙印,不能確定是否存在獸腳類恐龍進食巨龍類尸體的現象。”汪筱林說,蜥腳類都是四足行走食植性的,這些大型食植恐龍和食肉獸腳類恐龍的發現和研究,大大增加了哈密翼龍動物群物種和生態多樣性。

研究人員對新發現的多孔椎龍類進行系統分析顯示,中國絲路巨龍屬于盤足龍類;而新疆哈密巨龍則屬于巨龍類。

汪筱林表示,兩種多孔椎類恐龍的出現,為這一恐龍類群的演化提供了新的信息,進一步證明了亞洲早白堊世多孔椎龍恐龍存在廣泛多樣性。(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

標簽: 下白堊統地層 多孔椎龍類恐龍 哈密翼龍 動物群

上一篇:美國研究人員首次識別活體動物大腦中不同神經元內的蛋白質
下一篇:新技術可實現微觀結構和細胞圖像 捕獲分子發光信號1秒內連拍上千張圖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