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兩彈一星”元勛程開甲:一生為國鑄核盾

發布時間:2018-11-21 14:29:37 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 責任編輯:caobo

著名物理學家、我國核武器事業的開拓者、我國核試驗科學技術體系的創建者,“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程開甲院士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

程開甲院士畢生在國防科學領域辛勤耕耘,建立發展了我國核爆炸理論,創立了核爆炸效應研究領域,開創了我國抗輻射加固技術研究領域,大大推進了我國核試驗技術體系的建立和科學發展。

一生奉獻于我國核事業的“核司令”走了,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半個世紀的堅守,程開甲院士始終將個人追求融入國家命運,讓民族的脊梁挺得更直,也激勵更多科研工作者在追求科學的道路上篤定前行。

隱姓埋名20多年

我國指揮核試驗次數最多的“核司令”

1964年10月16日,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爆炸成功。這也意味著,核基地技術負責人程開甲設計的百米高鐵塔爆炸方案,獲得圓滿成功。在程開甲的研究和主持下,基地研究所研制的1700多臺儀器全部拿到了數據。而據資料記載,美英蘇第一次核試驗只拿到很少一部分數據。

作為“兩彈一星”元勛,近半個世紀以來,程開甲對核武器內爆機理進行了深入研究與計算,為核武器爆炸威力與彈體結構設計提供了重要依據;他開創了中國系統核爆炸及其效應理論,為核武器戰場應用奠定了基礎。

但鮮為人知的是,為專心核試驗任務,程開甲曾帶著一家人遷到戈壁深處,隱姓埋名度過了20多年的“羅布泊時間”。程開甲曾參與主持決策了包括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兩彈”結合以及地面、首次空投、首次地下平洞、首次豎井試驗等30多次核試驗,甚至曾深入最危險的“爆心”,是我國指揮核試驗次數最多的“核司令”。

今年10月16日,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54周年的紀念日,已百歲高齡的程開甲對54年前東方的一聲巨響仍記憶猶新,他曾說:“我十分欣慰自己能為國家的強大作點貢獻。我寄希望于年輕的同志們接過我們老一輩人的接力棒,自力更生、奮發有為,為祖國國防現代化事業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薪火相傳培養后起之秀

核武器試驗研究所走出10位院士

程開甲創建的核武器試驗研究所及其所在的核試驗基地,是我國核事業人才的搖籃之一,先后走出了包括林俊德、邱愛慈在內的10位院士、40多位技術將軍,獲得2000多項科技成果獎,許多成果填補了國家空白。

據悉,核試驗研究所成立之初,根據專業需求,程開甲從全國各地研究所、高校抽調了一批專家和技術骨干,并給予充分信任。第一次核試驗,立下大功的測量核爆炸沖擊波的鐘表式壓力自計儀,是程開甲鼓勵林俊德等幾名年輕大學生因陋就簡研制;我國第一臺強流脈沖電子束加速器的研制,也與程開甲大膽啟用邱愛慈密切相關。

后來,林俊德、邱愛慈都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作為研究所10位院士中惟一的女性,邱愛慈公開表示,“決策上項目、決策用我,兩個決策,都需要勇氣,程老就是這樣一個有勇氣,敢創新的人。”

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程開甲擔任過多種職務,獲得了許多崇高榮譽。對于這些,程開甲曾多次公開表示,“我只是代表,功勞是大家的。我們的核試驗,是研究所、基地所有參加者,有名的、無名的英雄在彎彎曲曲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去完成的。”

1937年,程開甲考入浙江大學物理系,1950年,從英國留學回國后,又回到浙江大學任教。浙江大學原校長助理、校友總會秘書長張美鳳回憶起2016年去院士家拜訪時的情形,她表示,在程開甲院士的家里客廳中間的墻上擺著一塊大大的黑板,上面寫滿了各種公式。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段時光,老人仍不斷在計算、突破,想為國家再做一點貢獻。

標簽: 兩彈一星 核盾

上一篇:“天智一號”升空 開啟衛星智能紀元
下一篇:“五天工作制”的推動 為百姓帶來實惠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