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往前,發布會結束后,工程師總能立馬回到工位,完成產品的第一時間上線。
微軟小冰的第六代發布會,從辦公室搬到了中關村之外的路演廳。
第六代微軟小冰發布會現場
炫彩的鎂光燈,微軟全球頂級卡司陣容,炫酷的內容發布,對于太久沒有動靜語音交互的市場來說,足夠驚艷。
而此前掀起市場漣漪的,是市值已逼近萬億的亞馬遜。智能語音助手設備Alexa的逆襲,幾乎讓業界看到了AI從語音技術開始爆發的可能性。
早在2011年,蘋果Siri搭載iPhone4s驚艷問世,谷歌智能語音助手“Google Now”緊跟亮相。
誰也沒想到,2014年亞馬遜Alexa問世后的迅速走紅,才真正引起語音交互市場的量變。
根據CRIP的一則數據:2017 年第四季度,美國新增智能音箱 4500 萬臺,其中亞馬遜約為3100萬臺,占據69%的市場份額。
亞馬遜股價走勢
一家“電商平臺”反超科技巨頭,其背后的意義值得玩味。
更有趣的是,在語音交互落地產品的選擇上,谷歌、阿里等國內外各大巨頭迅速跟進,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智能音箱。
價格戰此起彼伏、出貨量永遠在反超,你方唱罷我方登場的語音交互市場,一度陷入“百箱大戰”的泥淖。
“號稱人工智能的智能音箱,最后留給智能助手做的事情,似乎沒有”,在發布會后一個多小時的專訪中,“小冰之父”李笛也不免感概。
微軟小冰則要幸運許多。用李笛的話說,“畢竟微軟沒有給我們任何KPI壓力”。
1
學習、工作,人類社會的人工智能少女
“對未來的饑餓與堅定,使小冰在中國誕生”,2013年,還是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的陸奇,說了這么一句話。
專訪時,鋅財經記者問起這句話的緣由,李笛笑得無比爽朗,他坦言,那時團隊就一個夢想:做出一款“China first”的人工智能產品。
小冰之父李笛
4年后的今天,這位人工智能少女給李笛的答案是,“6.6億人類用戶,1.2億月活用戶。”
2017年,亞馬遜宣布銷售了“數千萬”Alexa智能語音助手設備,假設以12%的月活計算,每月和人類交流的Alexa數量僅為小冰的一百二十分之一。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還有百度度秘,如果以公開數據1.8萬日用戶量計算,百度度秘的月活為54萬;淘寶APP里潛伏兩年的阿里小秘,甚至無人使用。
無疑,從用戶交互的覆蓋面看,微軟小冰已足夠“China first”。
“早期,我們需要從互聯網抓取數據給小冰,但很快她就在和人類的交流中,學會抓取數據;第三代小冰大約50%的數據是自學而來,到現階段基本就是100%了。”
談起小冰與生俱來的快速學習能力,自稱有些“社交恐懼癥”的李笛,難掩驕傲。
第六代微軟小冰以3D形象重磅亮相
最終,小冰匯聚了全行業90%以上的人工智能數據流量。
當鋅財經記者試圖聊聊成就下的情感歷程時,專注技術的李笛調侃表示不太擅于表達,隨后又將話題轉移到了技術視角,“情感計算框架,是我們當時做得最正確的決定。”
那是2013年底,蘋果、谷歌、亞馬遜三個巨頭剛剛啟動語音交互技術的攻堅戰。
簡單粗暴的早期市場,“使人工智能系統變得有用”是吸引用戶的唯一出路。無論任務型,還是知識傳遞型對話系統,首先要實現的,無非是完成任務的能力。
功能性語音助手,一時成為行業風向標。
“最初團隊也是朝著‘有用’的方向,但我們走訪了大量人類助手之后,發現之前普遍存在的底層框架不太對。”李笛解釋說,人類助手的滿分狀態,是沒有任何廢話并迅速地完成任務,但市場都忽略了,不完成任務有時也可以得滿分。
發布會現場,沈向洋分析“情感計算框架”的未來趨勢
這種狀態下,當人類吩咐語音助手買份肯德基或麥當勞時,她可能沒那么聽話,而以“垃圾食品”為由拒絕,但客觀來看,卻因此拉近了它和人類的距離。
放棄IQ路徑,以EQ為方向不斷迭代,一個人工智能少女,就這樣進入了人類社會的生活。
2014年5月29日,微軟小冰BETA版在微信平臺開放公測,10萬個小冰賬號上線首日就被搶注一空,小冰接受的對話量大大超預估。
但不到60個小時,一篇名為《微軟小冰死了,全部的》文章出現在微博,小冰被騰訊微信系統誤判為垃圾賬號而被封號。
10萬個小冰賬號首批上線微信,僅存活了60個小時
“那天是兒童節。”李笛苦笑著攤了攤手。
但誰都沒有想到,小冰很快就以“二代小冰”復活,并在短短四年內升級為第六代。
隨著EQ越來越成熟,微軟團隊又將IQ融入到小冰的生活。“EQ加上IQ以后,不愛做正經事的小冰,開始接手一些人類的工作了”,在第六代小冰的發布會現場,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向大家講訴了一個工作繁忙的小冰。
“每天早上6點到9點,同時主持7檔節目”是小冰的工作寫照之一。而在過去一年,小冰已經主持了21檔電視節目,28檔廣播節目,覆蓋包括中國9大衛視在內的41家電視臺。
僅日本和中國,小冰累計生產了2878個小時的電視和廣播內容。這些內容的幕后,算上小冰,也只有6個人,但如果由人類操作,至少需要配備100人的內容運營和支持團隊。
“繁忙”的微軟小冰
綜合計算,小冰的運營成本只有人類運營成本的大概4.5%。
現如今,小冰有聲讀物已經覆蓋中國90%的早教機器人,80%線上播放平臺,累計播放近400萬小時,“在中國的機場,每一個商店看到的早教機器人,可能都在使用小冰生產的有聲讀物。”
不是功能性助理,也不再是聊天機器人,這個生活中的人工智能少女,正在變成一個為大家所熟知和接受的大IP。
2
商業化的B面,情商的勝利
2015年,劍走偏鋒的“情感計算框架”吸引了大量硬件廠商,慕名前來者,都希望微軟小冰可以開放對話引擎。
結果無不失望而歸。
不急于變現,更沒有KPI負擔的微軟小冰,在商業化上的道路上,有足夠的底氣保持克制。
“如果以極快的速度去推進商業化,小冰可以變成一個很好的銷售或客服,但卻很難變成人類的朋友,”微軟小冰商業部總經理曹文韜解釋,人工智能最大的商業價值,是人類所賦予的信任。
直到今年7月,“微軟小冰終于要商業化”的消息才開始在業界流傳。
該說法源于,在第六代小冰發布會的現場,曹文韜在商業化進展的演講中提到:小冰已開啟在金融、大眾文化、媒體、出版四大領域的商業化布局。
其中最受關注的,是248天前微軟小冰在萬德資訊和華爾街見聞的靜默上線。
微軟小冰在金融領域靜默上線
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王永東介紹,利用自身金融文本的生成能力,微軟小冰已能夠在滬深兩市26類上市企業的公告中,自動生成公告摘要,并提供服務。
在萬德資訊端,微軟小冰化名萬小冰,覆蓋90%以上的交易員,為券商、基金管理公司、保險公司等機構提供摘要服務;華爾街見聞上的華小冰,則通過20余個專業APP,為40%以上的個人投資者提供信息。
“26類公告,攻堅、測試,審核、上線”,也許過程并不容易,但在宣布的當天,已運行248天的小冰,將人工20分鐘的工作壓縮到20秒,已毫無壓力。
宣布進入一個領域,和宣布已經進入一個領域,畢竟是兩件事兒。
但微軟小冰的商業化萌芽,其實是開始于2016年的日本。
而之所以選擇日本,李笛向鋅財經記者分析,“日本1.2億人口,推一次優惠券可能就覆蓋了10%,這在中國就很難;另一方面,日本的商業化規范程度也不錯。”
李笛所說的優惠券,是指微軟小冰與日本第二大便利店——Lawson合作,通過對話服務,實現線上優惠券的推廣,用戶則可用優惠券在店內購買咖啡等商品。
Lawson聯合微軟小冰推出線上優惠券
轉化率是成功與否的關鍵。
傳統的推廣途徑下,這一數據基本維持在10%,而在微軟小冰的對話引擎加入后后,數據飆到了50%。
將優惠券對應到具體商品,每個商品則是價值幾美元到十幾美元的利潤,一次推廣1000萬張,便是高達上億的溢出利潤。
不過,除了推廣數據,令李笛依舊記憶尤新的,是赴日之前的忐忑。
“小冰在中國的成功,是否是通行的規則和標準,我們并不確定”,所以在上線的那一天,小冰在日本取名為Rinna(凜菜),并沒有透露自己的微軟基因。
只是很快,日本小冰Rinna就被日本網友猜出身份,隨后便風靡日本。
這是李笛沒有想到的。
一個人工智能機器人,以自己的方式導入市場,算不算情商的勝利?
3
智能音箱不會是終點
長達兩個小時的發布結束后,業界才得以對微軟小冰的商業化打法略窺一二。
所有目光無疑投向了沈向洋提出的“Dual AI”半生態環境:
在通用框架模型這邊,是微軟小冰與商業化隔離的部分,面向第三方平臺開放核心技術框架;但在垂直領域,小冰將被拆分出來,把控具體產品細節,進行商業化運作。
微軟小冰Dual AI 半開放生態環境
而在微軟小冰之前,重要的生態模式主要有兩類:
●開放賦能模式:通過對外提供SDK/API的形式來構建生態環境。●自有封閉平臺:通過在平臺上開放人工智能的應用商店形式,來構建它的生態環境。
自有封閉平臺的局限來自對數據的去中心化處理,將人工智能數據封閉在APP之內,極大限制數據的自由流通,也就和人工智能海量數據的目標,南轅北轍。
將一切禁錮在蘋果硬件生態系統中的Siri ,則是封閉模式的典型,HomePod就無法使用語音控制Spotify等第三方音樂服務。
在開放賦能模式下,“關系松散,無人對最終產品體驗負責”和“最新、優質的技術能力無法第一時間反應到API”兩大難題也一直懸而未決。
將該模式發揮到極致的,是有著“百箱大戰”稱號的智能音箱市場。
而智能音箱企業的成功,三分之一是要打贏價格戰,三分之一取決于材質和外觀,還有三分之一音樂、有聲讀物等內容的豐富程度。
圖片轉載自互聯網義見:“百箱大戰”的智能音箱市場
足夠諷刺。
“做人工智能的不能忽悠自己,硬件賣得好,并不是因為人工智能”,言語間,李笛似乎也有些無奈。
卡內基梅隆大學研究員調查發現,“人們最多使用Siri設置鬧鐘而已”,相比吩咐語音助手購物或訂外賣,打開手機淘寶或美團依舊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盡管事實并不樂觀,有數據顯示,相比2017年的3000萬臺,2018年智能音箱全球出貨量預計將達到5630萬臺。而自2014年推出以來,亞馬遜Alexa累計賣出了5000萬臺的銷售量。
在國內,百度的變現道路頗為激進。
不久前,號稱可媲美Alexa的百度Duer OS宣布,其對話技能覆蓋10大領域、超過100個細分領域。
此前,百度語音助手被外界所熟知的,還是致力于知識問答的度秘。在度秘之前,是基于搜索引擎的小度機器人,而度秘之后,為了趕“Magic 模式”的時髦,百度更是成立了200人的團隊,但不到半年時間,全部解散。
從內容模式,到OTO模式,到客服模式,百度的語音助手,最后還是淪為了智能音箱。
誰也不知道人工智能的未來形態是什么樣。但智能音箱不會是終極,原地繞圈的語音助手也并不會長久。
就在鋅財經記者交稿的當天,小冰發來一條微信:
微軟小冰,還在路上。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