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從聯想“下課”的趙科林將加盟華為 趙科林回歸意味著什么?

發布時間:2019-05-16 16:48:05 來源:網易科技報道 責任編輯:caobo

近日華為宣布趙科林將加盟華為,主要負責華為消費者業務(主要是智能手機)的海外市場拓展。而就在今年的7月,時任聯想移動業務集團的摩托羅拉副總裁,全球銷售負責人趙科林在聯想移動業務全球銷售團隊進行的整合中“下課”,當然聯想給出的理由是追求其他發展機會。富有戲劇性的是,在更早的一年多前,即2014年6月,趙科林加盟聯想之前,曾經在華為消費者業務擔任執行副總裁,負責華為消費者業務的零售、公開渠道和全球市場營銷,時間不到一年。所以此次趙科林加盟華為,是名副其實的回歸。那么問題來了,為何華為此時要召回趙科林?趙科林回歸的背后對于華為消費者業務意味著什么?

與業內諸多人士的想法類似,當我們看到趙科林此次回歸華為消費者業務之時,第一感覺就是趙科林的“棄子”身份,畢竟之前在中國主流手機廠商中擔任高管,其主要職責都是所在企業手機業務的海外市場拓展,但均呆了一年左右的時間就離開,不得不讓業內懷疑趙科林本人的能力及華為消費者業務此次召回趙科林的價值,而這些可能是此次新聞背后引發的華為消費者業務最大的槽點。那么事實究竟如何?

這里我們不妨首先看下趙科林擔任聯想移動業務集團的摩托羅拉副總裁,全球銷售負責人期間聯想手機業務的變化。業內知道,當趙科林“過檔”聯想之初,恰逢聯想公布新的財報,據財報披露,當時期內聯想智能手機銷量為5000萬臺,同比增長72.3%,在全球市場中占有率為4.6%。其中,中國區手機銷量為4450萬臺,銷售占比超過90%。而當其在今年7月離任之時在上半財年,聯想手機海外市場在總體銷量中的占比從一年前的19%大幅提升到了現在的70%。在印尼、俄羅斯、印度及巴西等主要新興市場,聯想的增長分別高于當地智能手機市場增長12、175、48及4個百分點。事實證明,趙科林在聯想任職一年間,對于聯想海外市場,或者說聯想手機業務市場戰略重心的轉移(從國內到海外)功不可沒。至于聯想為何整體移動業務下滑,其手機業務品牌戰略過多和定位不清才是主因,這也是為何近期聯想宣布未來放棄VIBE品牌,而只保留摩托羅拉和樂檬兩個品牌的主要原因。由此看,聯想今年7月移動業務的調整,尤其是趙科林的“下課”更多是充當了聯想移動業務下滑的“替罪羊”,而鑒于趙科林“過檔”聯想時,聯想移動業務總裁還是劉軍(當時劉軍對于趙科林的加盟給予了高度評價),但劉軍在今年6月先于趙科林“下課”這一事實,不排除聯想移動業務“清洗”劉軍嫡系的因素(這個你懂的)。

接下來再看更早之前趙科林在華為消費者業務擔任執行副總裁不到一年即離職的原因。眾所周知,兩年前智能手機所處的華為消費者業務遠沒有今天這般風光和成熟。盡管華為希望借助趙科林的經驗和能力拓展海外市場,但其手機的業務重心和首要目標還是在國內市場,其主要對手也不是今天所言的蘋果和三星,而是中國的聯想和小米。基于這種整體的戰略,趙科林能力的發揮自然受到制約,或者說“英雄無用武之地”,這種狀況下,離開華為應是情理之中。那么時過境遷,今天的華為消費者業務,與一年多前趙科林離開時相比,無論是市場還是其戰略均發生了明顯變化。

例如在中國市場,華為最終以榮耀為主打超越了小米,成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老大。雖然不同的機構統計會有所差異,但位列業內第一的高速增長與小米增長放緩的強烈反差,至少證明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角逐中,華為在未來已難有競爭對手,同時,鑒于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增長放緩的大勢,不僅是華為,主流的中國手機廠商都將海外市場作為未來決勝智能手機產業決勝的第二戰場,特別對于華為,在其取得和鞏固中國市場既有優勢和挑戰目標改為蘋果和三星之后,要想縮短實現這個新目標的進程,就是海外市場的全面突破和高速增長,這也是華為繼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且超越蘋果和三星(出貨量)之后面臨的新的拐點。

需要說明的是,在這個拐點來臨之際,華為手機在海外市場也已經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據CounterPoint的統計顯示,按實際出貨量計算,在今年第二季度,華為智能手機在除了美洲市場之外的亞太、歐洲、拉美、中東等組成的全球區域市場的市占率均進入三甲之列,其中在中東市場更是排名第二,已經超越了蘋果。另據GFK數據顯示,在西班牙,華為9月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為12.4%,其中400~500歐元的高端智能手機份額已經達到了45.7%;在意大利,華為9月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為10.9%,其中400~500歐元的高端智能手機份額為27.9%。由此不難看出,華為在海外市場具備的不僅是量的基礎,還是向高端發展的趨勢。

盡管如此,與蘋果和三星相比,華為仍存有一定的差距(無論是量還是價格上),這也是為何現在華為召回趙科林的主要原因。即與當初趙科林在華為消費者業務任職時相比,中國市場的戰略目標已經實現,而待開拓的海外市場也具備一定市場基礎且增勢迅猛,戰略重心調整明確,可以說,這些之前限制趙科林能力充分發揮的因素均已消除,那么剩下的就看回歸后趙科林自身能力的發揮了。而從之前其在聯想的表現看,其能力不可小視。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此番趙科林回歸,很可能是華為消費者業務加碼海外市場,進一步挑戰蘋果和三星的節奏,那么趙科林在天時、地利、人和均備的情況下,在未來是成為華為消費者業務的槽點(未能促進華為手機業務,尤其是海外市場的高速增長),還是拐點(在目前基礎上,讓華為手機在海外市場更上層樓,縮小與蘋果和三星的差距和進程)還是讓真實的市場表現來檢驗吧!

標簽: 趙科林 華為 聯想

上一篇:哈啰順風車司機被曝偷拍乘客 未經允許直播乘客侵犯隱私權肖像權
下一篇:網約車巨頭Uber司機不是企業雇員 “零工經濟”遭遇諸多挑戰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