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經濟新聞》11月12日報道,日本宇宙航空開發研究機構(JAXA)11月11日發布消息稱,日本首個小型密封艙降落在太平洋的南鳥島近海。據悉,該小型密封艙耐住了進入大氣層時的高溫,搭載著從國際空間站(ISS)帶回的在太空實驗中結晶的蛋白質等物資返回地球。JAXA于當日上午10點25分左右使用船只成功回收了密封艙。
在此之前,日本宇航機構要將實驗成果帶回地球只能依賴美國或俄羅斯的宇宙飛船,依靠日本自主的技術成功使密封艙返回地球尚屬首次。
在JAXA筑波宇宙中心舉行的記者會上,載人太空技術部門的HTV技術中心長植松洋彥表示,“JAXA在使密封艙輕輕降落地球的飛行控制方面實現了技術突破,跨越了日本太空開發的障礙,有助于推動載人航天技術的進步”。
搭載密封艙的無人貨運飛船“鸛”7號機于8日離開國際空間站。其在進入大氣層之前的11日上午將密封艙分離。“鸛”和密封艙均進入大氣層,“鸛”幾乎燃燒殆盡,而密封艙則經受住了2000攝氏度的高溫降落。密封艙在降落過程中打開降落傘,于11日上午7點多降落在南鳥島近海。
密封艙直徑84厘米,高約66厘米,呈圓錐形。最多可裝載20千克作為太空實驗成果的樣品。使用虎牌魔法瓶公司協助開發的隔熱容器和保冷劑,成功運回了溫度管理很困難的蛋白質。
JAXA于9月23日從位于鹿兒島縣的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搭載密封艙的無人貨運飛船“鸛”,于9月28日抵達國際空間站。在該站工作的宇航員將實驗材料裝入密封艙,再將該艙搭載于“鸛”返回地球。
如果建立起連接國際空間站與日本的自主運輸途徑,相比經由海外,能夠盡早解析試驗成果,同時還能夠降低成本。如果太空實驗變得易于開展,還有望推動感興趣的企業參與。
此次的密封艙噴射氣體控制飛行姿勢,返回地球之際的沖擊減小至普通密封艙的一半左右。還有觀點認為,此次密封艙的成功返回將推動日本載人航天飛船的開發。
日本從2009年開始通過“鸛”將宇航員的生活物資和實驗裝置運送至國際空間站。“鸛”不會返回地球,屬于一次性使用的航天器。日本一直在摸索回程的運輸手段。不少聲音期待,在探討推進月球探測等國際合作的背景下,回收密封艙等太空運輸技術將彰顯日本的存在感,成為日本的優勢。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