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和微信又起沖突了,和過去一般無二,雙方各執一詞。
微信指責抖音侵犯隱私、惡意對抗平臺規則;
抖音一如既往保持示弱姿態,反稱騰訊基于商業競爭考慮打壓抖音,盡管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早已是估值750億的互聯網巨鱷。
頭騰再戰背后,近年頭條系頻繁跟BAT正面互杠、跟 “微博”、“知乎”等內容平臺擦槍走火的故事也屢屢被廣泛議論。為何頭條看上去總是自帶“好戰”基因?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還是其發展的必然選擇呢?或許需要深扒下它的發展歷程。
頭條1.0時代:內容短板倒逼技術創新在頭條發展的1.0階段,時逢PC時代向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轉型之際,用戶時間的碎片化特征明顯,內容分發的入口也隨著硬件“主戰場”的轉移,以及用戶習慣的改變而面臨新一輪的調整。
對于PC時代的門戶網站而言,環境巨變背后,不免有種“船大難掉頭”的煩惱,自身體量規模、沉沒成本加上過去十幾年的思維路徑,致使它們在轉型期無法迅速做出反應。
相比之下,張一鳴沒有這樣的顧慮。經過對酷訊、飯否倒下的深刻反思,和九九房黯然落幕的創業實踐,張一鳴的第四次創業緊跟移動互聯網,通過“搞笑囧圖”和“內涵段子”兩款app,走上了“算法主導”的信息分發道路。今天我們回頭看移動互聯網的上半場,模式驗證、時間窗口是其中的兩大關鍵。
所謂模式驗證,即通過模式創新,驗證市場規模、網絡效應以及分線性增長;而時間窗口,是指搶在行業被更多人看明白前占領先發優勢。今日頭條是如此,美團和滴滴的崛起亦是如此,大水大魚下引發了這波獨角獸們的“獸潮爆發”。
對于今日頭條而言,其實并不局限于模式創新,不僅僅讓用戶與內容的連接路徑發生改變,更重要的是,它開始用技術手段來影響哪些內容能被用戶看到。依靠算法推薦這一技術,張一鳴走出了區別于門戶的新聞資訊模式,更開創了“模式+技術”雙創新。這種方式無疑促進旗下產品快速崛起。
但另一邊,薄弱的內容“地基”雖然倒逼今日頭條去技術上尋求護城河的構建,但對于技術的過于追求甚至是執拗,卻讓今日頭條看起來多少有些“長歪了”。
從產品形態來看,千人千面是今日頭條內容分發的核心表現,自我標榜“導流”,不做內容的生產者,只是用技術改變已有的媒體內容傳播路徑并影響用戶的閱讀習慣。
另一邊,由于匱乏內容積累與內容生態的建設,今日頭條四處盜取門戶資訊內容,一時成為眾矢之的。
對于其它包括門戶網站在內的諸多媒體而言,自己的內容被拿出去用了,本應屬于自己的流量被今日頭條截了胡,然后眼巴巴的看著今日頭條拿這些流量去找廣告主們收廣告費,這勢必會激起各大內容平臺以及內容創作者們的不滿,于是乎因為版權問題今日頭條屢屢被人告上法庭。
2014年,新京報網、搜狐網、《長沙晚報》旗下星辰在線、《楚天都市報》等媒體就與今日頭條發生過版權糾紛?!堆嘹w都市報冀中版》和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更是直接起訴今日頭條侵犯新聞版權。2017年5月2日,《南方日報》稱自2016年起,今日頭條瘋狂盜取 2000 多條新聞;2017年6月29日,北京海淀法院就騰訊網起訴今日頭條287宗內容版權侵權案做出判決,認定這些內容侵犯了騰訊網絡信息傳播權,需向騰訊賠償27萬元;2017年8月,北京時間發布公告指責今日頭條未經授權轉載視頻作品。同樣在8月,新英體育發布聲明稱,今日頭條的視頻欄目中出現大量英超賽事視頻,構成侵權。2018年9月,北京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以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為由,將今日頭條運營商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訴至法院,10月18日,耗時三年的《現代快報》狀告今日頭條所屬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侵害著作權糾紛案終審勝訴。很少有公司會把自己發展初期的“原罪”一直保留下來的,今日頭條絕對是個例外。以一時之利,四處樹敵,這一時期今日頭條的“好斗”明顯是不理智的。更何況一味強調技術忽視內容本身就是重本輕末的表現,一旦沒有大量優質的內容作為支撐,再好的技術和算法也留不住用戶。
沒有了用戶也就沒有了廣告價值,甚至還要承擔法律風險。任何成功的企業都有著自己相似的成功者特質,那就是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尊重客觀規律。這階段,今日頭條表面上獲得了用戶量驟增,廣告收入也在逐年攀升。但內里,過度追求技術而輕產業基礎的行為,或已悄然為即將到來的2.0時代埋下了禍根。
頭條2.0時代:技術常態下的致命危險前面我們提到過,模式驗證、時間窗口是移動互聯網上半場的兩大關鍵詞,而到了下半場關鍵詞則演變成了技術驅動。
1.0階段,當行業還在進行模式創新時,頭條已經技術、模式雙管齊下,背靠一張漂亮的“算法”大牌,一路扶搖直上。廣告收入更靠此水漲船高。然而到了2.0階段,當行業all in 創新后,這套玩法有點行不通了。
一方面,阿里、騰訊紛紛通過UC號、企鵝號等進軍內容資訊平臺,百度等公司也在布局信息流,其AI實力無需贅言;反應慢半拍的門戶網站們也開始發力移動端,聚合各路資訊,從編輯推薦內容,到資訊閱讀的千人千面,系統的精準推薦。就連不起眼的小公司都開始高喊技術賦能的口號。
相比之下,今日頭條引以為傲的算法推薦已經變得隨處可見(伴隨小紅書等社交電商紛紛興起,算法不再是獨家秘密),但在內容功底上卻與巨頭以及老牌媒體相比相差甚遠。
另一方面,今日頭條這套系統本身bug不少,2018年今日頭條屢被曝光涉嫌違規發布虛假廣告、侮辱先烈等三觀不正內容以及劫持鳳凰新聞等事件,既然以今日頭條的技術能力,可以實現精確智能分發,為何在機器巡檢方面如此脆弱?這也讓人對其一直引以為傲的技術實力產生懷疑。
除此之外,社會上關于“反算法論”的呼聲已經愈演愈烈。因為在算法具備抉擇者這一身份的世界里,機器或者說現有的數據無法猜透復雜的人心。用戶偶然的行為舉止可能被當做真實的興趣;另一邊,“算法沒有價值觀的”導向也引發一番新聞倫理爭辯,算法推送的弊端盡顯無疑,頭條的技術紅利已然見底。
技術優勢或將不復昔日輝煌,面對技術被不斷高舉的互聯網圈子,字節跳動的技術優勢或已泯然眾人矣。技術是頭條的生存根本,如今優勢不突出,又沒有內容,社交鏈,價值觀等基礎性內容作為支撐,流量焦慮癥愈發凸顯。
起初,抖音和今日頭條還能靠一些博人眼球的內容吸引流量,這也是為什么去年大家都說抖音和今日頭條【知錯、認錯、卻不改錯】的緣由,因為改了就吸引不了用戶了。
但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
去年先是在4月份,今日頭條旗下火山小視頻被新華網微博、人民日報微博發文點名,網信辦責令整改。隨后,國家廣電總局再次責令今日旗下產品內涵段子因導向問題,格調低俗等突出問題被責令永久關停。隨后在搜狗購買涉嫌侮辱英雄人物的關鍵詞廣告以及虛假醫療廣告更是觸及到了公眾的底線,抖音等頭條系產品只得寄希望于微信等外部平臺當中。
但殊不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去年三月,抖音被微博封殺,原因是微頭條(頭條系產品)非法抓取微博內容,竊取用戶信息,于是暫停了與今日頭條的全部接口和其他合作。隨后微信也因為同樣的原因對其進行封殺。
先后被微博微信先后切斷流量竊取渠道,字節跳動旗下產品受此影響,用戶數據下滑,根據QuestMobile在去年10月發布的《中國移動互聯網2018年秋季大報告》顯示,抖音、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這三大字節跳動旗下的短視頻平臺用戶數都不同程度出現了下降。
在焦慮的促使下,焦慮促使下只能開始新一輪與騰訊的“戰斗”。畢竟相對于微博,微信更是抖音難以割舍的流量入口。騰訊方面也多次列舉字節跳動旗下產品的違規行為,包括竊取關系鏈、72次惡意對抗、為春節拉新活動誘導分享等。而在近日,更有不少用戶反映微信登錄抖音,在微信中的關系鏈被復制到了抖音,不得不說這其實也觸碰到了用戶隱私底線,信方面也再次對其進行出手封殺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如今,微信也徹底關上了抖音和頭條的這扇引流大門事實上,去別人地盤上尋求免費流量本身就是異想天開的事,再加上封殺緣由是抖音涉及侵犯用戶隱私.這其實已經將今日頭條“借”流量這條路堵得嚴嚴實實。
除此之外,今日頭條還通過擴張的方式來尋求突破。說到擴張,新生的獨角獸們似乎都在做這件事。美團擴張兇猛,美團的邊界在哪一度被稱為是科技圈的未解之謎,小米擴張迅猛,一度被稱為科技雜貨鋪。
雖然小米跟美團都在瘋狂拓展業務,但是形散而神不散,美團一直圍繞著本地化生活做深耕,外賣、打車、酒店不一而舉,小米更是以智能機為核心,瞄準家庭物聯網這一大趨勢深度布局,不論小米亦或美團,擴張再廣,都有主心骨在,而且業務間能協同作戰,形成矩陣效應。
然而字節跳動的擴張卻讓人感到一頭霧水并未強邏輯可循。在過去的2018年字節跳動進入多領域擴張的階段,比如知識付費、教育、二次元內容社區、長視頻、金融等,以及海外業務,2019年又進軍社交領域,收購錘子,疑似布局硬件領域。
但這多元化的業務之間似乎并無強關聯,彼此之間很難形成相互扶持相互導流的矩陣效應,字節跳動賴以生存的智能推薦算法,對這些業務也起不了多大的幫扶作用,如此看來,抖音的擴張之路多少有些有病亂投醫的感覺。
技術優勢不在,原先根基不牢所留下的后遺癥也逐漸放大開來,與微信等平臺的紛爭流露更多的其實還是字節跳動內心的焦慮,但四處樹敵真的就能緩解它的流量焦慮癥?答案可想而知。
頭條3.0時代:廣積糧緩稱王才是上策字節跳動慌了。正如前面我們曾簡單提到的那樣,對規律的忽視正是造成其如今這番境地的緣由。
規律是用來遵守的,而不是違背的。該做的卻不做,倒行逆施。在行業發展初期都在進行模式創新,打好基礎的時候。今日頭條等產品卻過度依賴技術,而如今都在技術創新了,卻大玩模式創新,惘顧技術。
例如進軍社交等領域,但這些領域已經大局已定,都因無法對這些行業的現有框架實現突破,依舊在其他人指定的游戲規則內進行,這怎么可能還會有機會?
當然了,事已至此,智能亡羊補牢但愿為時不晚,在互聯網江湖(ID:VIPIT1)團隊看來,未來字節跳動旗下產品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完善:
首先是廣交友,少樹敵。
話糙但理不糙,今日頭條、抖音等產品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現在雖然翅膀硬了,但是挑戰百度,騰訊等巨頭依舊欠火候,還可能使得自己陷入多處為戰疲于奔波的境地。而且自己賴以生存的技術優勢如今看起來也并不突出,前期也沒有做好內容、社交等核心競爭力。與其四處樹敵不如沉下心,把核心壁壘建立起來,這才是當務之急。
同時還要加強外部合作,盡可能的去開放。在如今的商業社會,企業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這也是為什么現在企業間聯合營銷等商業行為屢見不鮮的原因所在。對于抖音這樣的流量巨鱷而言,有太多的企業不會拒絕其伸出的橄欖枝,這樣彼此之間成為對方的新的流量入口,不斷引入新鮮血液,進一步的擴大雙方的流量優勢。同時也借助合作伙伴豐富平臺的服務類型,提高用戶體驗和活躍度。
其次是弱化算法,重視人性,補齊內容基礎設施。
在互聯網江湖(ID:VIPIT1)團隊看來,直播與短視頻很像,它們的成功特質相通,二者很有可能患有相同的“病”。依據當前直播和短視頻的產品體系,用戶關系和使用場景起到的作用是決定性的,如何維持熱度成為平臺關鍵。直播熱度嚴重下滑是由于內容同質化導致用戶流失。
而短視頻方面,抖音能崛起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算法推送+泛娛樂化”的雙輪驅動,抖音滿足的更多是網紅們的“表演欲”和觀眾想要的“時尚感”,這類內容也天然更容易獲取用戶,但同樣也需要考慮用戶新鮮感過去這一問題。如今行業流量增長放緩也反映了用戶已經開始有些審美疲勞,只是滿足用戶【享樂與釋放】的心理需求。
任何一款C端產品都是要經歷從“MVP”(最小可行化產品)再到成熟期產品這樣一個過程。對于短視頻而言,最核心的還是社交+內容,用戶是人,人在什么時候都不可能成為標準品,因此,從短視頻內容形態的衍變規律來看,從【享樂與釋放】心理需求上升到對用戶社會認同需求和情感需求的滿足上來已經大勢所趨。
內容形態的升級的窗口期,也將是抖音補齊短板的機會所在。
最后,認清基因,理性擴張。
擴張無罪,但要理性。吳軍在其著作《浪潮之巔》中提到這樣的觀點:一家公司的發展命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的基因。阿里做不了社交,騰訊做不了電商,萬達觸網難,在過去我們也一直歸咎于基因論。對于字節跳動而言,它需要考慮的是自己的基因是什么,擅長做什么,能夠創造什么真實需求,什么樣的布局能夠與現有產品矩陣形成互補的關系,而不是看到風口就腦袋發熱就一擁而上。
對于字節跳動而言,1.0時期由于版權問題被起訴,2.0時期“借力”其它平臺被封殺其實就已經給它敲響了警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行不通,要想規避風險還得自強才行。不過好在短視頻依舊風口正盛,尚有紅利可圖,仍有時間去補齊短板,把基礎設施做好,但如果繼續視規律而不顧的話未來可能還有更高昂的學費需要交納。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