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摘要: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課面臨著內容創新與方法變革的雙重挑戰。美育,以其獨特的審美體驗和情感共鳴為核心,為思政課教學改革提供了新思路與方法。本文從增強思政課親和力、強化思政課感染力、提升思政課吸引力三個維度,系統分析美育賦能高校思政課的內在邏輯與實踐策略,探索構建更具實效性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關鍵詞:美育賦能;高校思政課;親和力;感染力;吸引力
在當前社會價值多元共生、文化互鑒共融的背景下,高校思政課亟需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開創新時代思政教育新局面,使其更具親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美育自古與德育緊密相連,“美育通過審美的方式,幫助學生陶冶人生,培養高尚健康的品格,啟迪思想智慧、激發創造活力,全面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1]美育作為一種以情感體驗和形象感知為特征的教育形式,與思政教育在育人目標上具有內在一致性,二者的深度融合為思政課改革創新提供了新思路。美育能夠通過其獨特的情感性和形象性優勢,有效提升思政課的親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以下簡稱“三力”)。
一、美育賦能高校思政課的理論邏輯
(一)概念界定與內涵解析
“美育是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的教育。”[2]美育賦能思政課,是指通過審美教育和藝術熏陶,激發思政課教學活力,提升育人實效的過程。其核心在于發揮美育“以美啟真、以美儲善”的功能,使思政教育從單純的理論灌輸轉向情感共鳴和價值認同。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920 891 263@qq.com 備案號: 京ICP備2022016840號-87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