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8年8月開始,社區團購賽道在全國異軍突起、短時間內走上風口,最火的時候,全國短時間內有上千家社區團購平臺企業,吸引了幾十億的融資。
2019年,社區團購企業倒閉、合并等消息頻傳,頭部平臺也不例外。2020年以來,社區團購企業又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許多新老玩家都處于抓住機會往前沖的狀態。
頭部平臺業務爆發
過去三個月,社區團購迎來高光時刻,頭部社區團購平臺成績亮眼:
疫情發生以來,食享會在武漢服務范圍從開始的500個小區到2000個小區,平臺在高峰期每天新增用戶數3萬-4萬;
4月19日,興盛優選官方披露平臺日平均訂單突破700萬,其中武漢的日訂單100萬,且單月銷售額達到2億;
十薈團此前宣布其3月GMV破5億,現在4月還未結束,十薈團又宣稱本月GMV超6.5億,單日訂單峰值超過160萬單,單月增長超30%。
有人爆單,有人忙于做減法
位于武漢江夏區的社區團購平臺聆鄰社,在疫情初期日日爆單,員工們幾乎每天通宵。其創始人趙延明告訴《零售與電商觀察》,目前聆鄰社整體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加2倍以上,客單價平均在50~65左右(2、3月客單價高達100元),其中銷售最好的是例如蔬菜、米、油、肉等圍繞廚房場景的產品以及洗衣液、消殺類的防疫剛需產品和特價爆款。
趙延明表示,疫情加速了團購業務的快速發展,聆鄰社的團長數、團效、社區滲透、銷售額等都成倍增長,招募團長也比之前容易。顧客更加習慣在平臺下單,以前小區群里從不下單的顧客很多都被激活了,社區團購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
位于河南鄭州的親果傾誠在2018年上半年完全轉型為社區團購業態,專注于鄭州市場。親果傾誠品牌合伙人李盼對《零售與電商觀察》說:現在公司經營情況相較于以前整體更好,疫情期間關團一半多,但整體營業額卻沒下滑,甚至最近還在穩步增長。目前親果傾誠的日均訂單量4500單,平均客單價45-50元,月均銷售額400-500萬,用戶量15萬+。李盼表示,目前公司主要的調整方向是先做減法,關團、減品、提效,更注重精細化運營。
柚樂團2019年3月份開始在河南林州(縣城)做社區團購,同年10月份在河南安陽市(地級市)啟動業務,2020年開始又做了濮陽市。其中在林州,柚樂團三個月就實現盈利,在安陽今年三月份也開始盈利。
柚樂團創始人李炳元告訴《零售與電商觀察》,疫情期間平臺的訂單量確實有所增長,但3-4月份是社區團購的淡季再加上各種零售業態的恢復,實際情況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夸張。李炳元稱,之前訂單量每個月都有20%以上的增長,但最近兩個月沒增長,不僅是柚樂團這樣,其他同行情況差不多。
對此,李炳元解釋說:“疫情初期超市的貨都積壓著,人們又出不來,超市只能提供送貨上門服務,并且還都是即時送達,體驗比社區團購還要好。對那些超市不送貨上門的小區,我們還算有優勢,所以也說不上培養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疫情好轉后,大部分用戶還是回歸到線下購物的場景了。”
并非所有的社區團購都如外界以為的那樣經歷了爆發式的增長。
傳統零售加碼,新入局者仍需教育市場
2020年以來,入局社區團購的企業不勝枚舉。位于遼寧沈陽的惠團團是在今年3月17日才新入局的社區團購平臺,其負責人此前是一名生鮮供應商,這位惠團團負責人告訴《零售與電商觀察》:“我現在剛起盤不久,還在擴招團長這一步,這一個月主要在做團長招募、廠家對接和區域開發。截至目前,招募了40多位團長,預計在沈陽地區共招募100名團長。這段時間,我們推廣起來還挺難的,沈陽的市民不太了解社區團購能給他們帶來哪些實惠的便利條件。”
該負責人認為目前惠團團還處在摸索階段,最重要的是招募團長和深耕供應鏈,在供應鏈方面他們主要從本地和產地兩方面去下功夫。下一步的重心是在發展團隊上,穩扎穩打,做好口碑。在沈陽打造試點,有了成熟的模型之后,會再去發展東三省。
李炳元認為社區團購的模式是非常好的:“在縣城開個奶茶店成本都得30萬,拿這30萬能在縣城起盤社區團購了。但是兩者相比,社區團購的可能性比奶茶店要高的多,不斷有人入局是很正常的。”
在“餐飲、酒店、上市公司紛紛加碼,被催熟的社區團購將走向何方?”一文中,《零售與電商觀察》總結了目前部分社區團購賽道的新入局玩家,2月中旬,盒馬開啟了拼團業務;京東7FRESH也推出了“小七拼”的團購服務;3月6日,拼多多推出線下團購工具快團團;上市零售企業步步高切入了社區團購,注冊了“小步優鮮”,主打次日達的社區拼團模式……
對于新玩家的入局,趙延明認為:“社區團購看似容易,但是做好并不簡單,這個板塊要做好還是需要優秀的、接地氣的團隊才可以。新玩家會面臨重重困難,最終還要靠團隊來克服。市場拓展、團隊管理培訓、供應鏈、倉儲物流等環節,都需要去積累經驗,并且這些都只是初步的面。”
除了上述主營社區團購的企業,還有許多餐飲、零售等行業的實體店鋪開始了社區團購業務。超市168CEO朱新平向《零售與電商觀察》介紹,他們服務的山東新時代超市,在疫情期間開始做無接觸配送,疫情復工后開始做社群到點自提,上線了“儒商優選”網上商城。4月6日儒商優選首次開團以“6秒節20萬人團購惠”為主題,最終以銷售508萬收官。截止4月初,該超市擁有200名團長,社區群達到645個,商城粉絲突破20萬。
李炳元對《零售與電商觀察》說:“這些非主流玩家進入社區團購賽道,其側重點還是服務原來的業務,加上互聯網工具,運用社區團購的模式,在之前業務的基礎上做增量,大多數企業并不是真的是二次創業,也并不是想跟我們為伍。對那些主流玩家來說,開新站團隊培養是個難題,團長為什么會跟著平臺干,團長能不能打(戰斗力)都是需要重視的,有時候同樣的團長數量、上架同樣的產品,營業額能差5倍。”
據李盼介紹,鄭州又新入場了諸如寶能生鮮、喜團團購、餓鮮達等較有實力的玩家,同時疫情也催生了很多做的比較小的團購企業,但隨著疫情的結束,小的玩家都慢慢消失了。她認為新玩家入局是正常現象,因為零售市場很大,每一個入場的玩家都在增加終端客戶,搶占更多市場,競爭自然變大;再者是因為疫情,很多人和公司都要增加額外收入,而零售門檻是最低的。疫情好轉之后,社區團購玩家可能會繼續增多,但大家都會趨于理性。
紅利期結束,區域性的社區團購怎么走?
4月26日,武漢在院的新冠肺炎患者清零,有部分朋友認為社區團購的紅利期也會隨著疫情結束而消失。
趙延明則認為純社區團購賽道會有3到5年左右的生命周期,而現在仍處在上行期。他表示,團購公司可能會有兩種走向:第一,合作扶持線下實體店開展線上業務,線上線下相結合,更好的服務顧客即時性需求與計劃性需求;第二,團購公司會慢慢轉變成供應鏈服務商,為各類型團長、社區網紅、社區店、超市等提供更精細化、更高效科學的服務,以數據做支撐以顧客喜好需求為基礎完善優化供應鏈綜合能力。
趙延明透露,聆鄰社的業務按三個方向推進:第一,開放加盟,整合水果生鮮店;第二,加快拓展線上團購業務的市場;第三,計劃啟動批發供應鏈板塊,為連鎖店加盟商、社區團長、線下超市等賦能。
李盼對《零售與電商觀察》說:“社區團購賽道最終肯定會進行區分,一種是興盛優選類的全國綜合性平臺,靠的是低客單,豐富品類,以標品居多,其實做的是toB生意,最終只能存在一兩家頭部企業;一種是做精品社區團購,一般以地方性社區團購為主,最終每個地區也只存在一兩家平臺;最后一種是實體店做的社區團購。但不管是哪種,平臺都一定是以客戶為中心、扎實自己的供應鏈、實現精細化運營,同時還要做差異化的品牌定位。”
李盼表示,社區團購企業之間的競爭,本質上還是生鮮零售市場固有的供應鏈與成本之爭。未來的社區團購平臺,一定是深耕供應鏈的。親果傾誠接下來是分三步走,第一是做精英團長,團長數量不在多,而要求團效高;第二是做品質選品,產品數量不在多,做精選優質單品;第三是建立配送服務站,先做強,再做大,穩扎穩打。
李炳元則堅信未來社區團購一定會是個諸侯割據的局面,每個縣的社區團購公司都成長起來后,在下沉市場,社區團購將會成為很重要的渠道,改變消費者的生活方式。
作者丨張靜怡 責編|觀察君
標簽: 團購網倒閉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