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也有掛艾草的習俗。6月20日中午,在山西太原雙塔寺街上,一位商販正在銷售艾草,很多市民都停下匆匆而行的腳步,為即將到來的端午節選購幾把艾草,為家中增加一抹艾香。
路人紛紛采購艾草(央廣網見習記者 張潔 攝)
“艾草一元一把!”商販李大爺一邊從自行車上搬下大捆艾草,一邊對已經圍上來的人群叫賣。正是中午下班時間,行色匆匆的人們停下腳步,你三把,我兩把地購買,不一會兒一大捆艾草就見了底。
“這些艾草是我昨天在榆社縣割的,一共割了150斤。今天一大早就來太原賣,人們搶著要,這150斤已經快賣完了。”李大爺喜滋滋地告訴記者,他的手機不時傳來收款到賬的通知聲,“艾草不好割,它不是成片生長,得到處找,割這150斤花了不少時間。”雖然辛苦,但是做艾草營生的收入還是讓他十分滿意,“一斤能扎5把,一元一把,我端午這一兩天時間,能賺700多元,知足了。”
端午掛艾草這一習俗在晉代時就已普及,民間相傳農歷五月五為“毒日”,這一天在門上掛艾草可以驅蟲驅病。民間也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說法,艾草曬干后依舊有藥用價值,因此端午節過后,在門上掛干的艾草,取下后還可用來泡腳、洗澡、驅蟲。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920 891 263@qq.com 備案號: 京ICP備2022016840號-87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