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鑒于他在克隆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他已擁有了韓國“克隆之父”、“民族英雄”等頭銜。遺憾的是,深入剖析這起科學造假事件就會發現,恰恰是這些耀眼的頭銜,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促使黃禹錫造假的因素。而這,正是“黃禹錫事件”給我們最重要的警示。 “克隆之父”、“民族英雄”,這樣崇高的榮譽對一名科學家來講也許意味著前進的動力,但更多的則意味著巨大的壓力。被萬眾頂禮膜拜著的黃禹錫已別無選擇,只能以更突出的成就來證明自己無愧于這些榮譽---一名那么優秀的科學家,為了早出、快出成果而不惜造假。
韓國的“土壤”如此,而我們的“土壤”與其頗有相似之處。我們同樣習慣于將那些取得成就并贏得國際聲譽的科學家視為民族英雄,在他們頭上戴上各種各樣的光環;有些時候,我們同樣片面看重外國人對我們的評價,把民族自尊心無限放大,動輒就將一些成績提升到“民族自豪”高度;中國經歷了十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們的社會文化中同樣彌漫著急功近利的氣息……在這樣的“土壤”上,我們同樣出過一些科學論文造假的“惡果”,只不過沒有“黃禹錫事件”這樣令世界矚目罷了。
因此,對發生在近鄰韓國的這起科學造假事件,我們不能只是聽之觀之,而應以此為鑒,進行深刻的比照。
晏揚(大學教師)
標簽: 黃禹錫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