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我國搶到物聯網首個國際標“話語權” 實現面向實體世界事件服務

發布時間:2021-11-10 11:23:09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caobo

記者11月9日從國際標準組織物聯網和數字孿生分技術委員會獲悉,由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牽頭制定的《感知社會論》《物聯網和分布式賬本/區塊鏈融合:用例》兩項國際標準,已通過ISO/IEC JTC1/SC41物聯網和數字孿生分技術委員會投票,同期正式向全球發布。這標志著我國提出的感知社會論體系得到國際組織認可,并搶到物聯網和區塊鏈融合應用領域的首個國際標“話語權”。

記者了解到,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感知中國團隊”在國家973物聯網首席科學家劉海濤的帶領下,在2001年就開啟了物聯網基礎理論——“感知社會論”的研究。2009年,該團隊承擔了國家973計劃項目《物聯網的基礎理論與方法研究》,進一步完善了該理論的研究,并于2011年出版《物聯網之感知社會論》一書,成為全球首個系統闡述物聯網基礎理論體系的著作。

“該理論創新性地提出物聯網是有協同、有分工的團隊組織體系,實現面向實體世界的事件服務,找到了物理空間、信息空間兩個平行空間的深度融合的全新理論體系。”劉海濤說,基于該基礎理論研究,我們團隊還積極推動該理論成為國際標準的工作,團隊與國際標準組織ISO其他成員國的專家溝通,在俄羅斯舉行的ISO/IEC JTC1/SC41第六次全體會議上做了提案報告,得到了大部分成員國的支持,啟動標準立項相關調研工作并正式立項為技術報告(TR),前后歷經7年,于2021年7月2日獲得最后一輪投票通過。

據介紹,11月4日,國際標準組織(ISO/IEC)正式發布了團隊提出的物聯網基礎理論標準成果《感知社會論》,標準編號為ISO/IEC TR 30174:2021,該標準統一了社會化物聯網概念,通過社會化體系解決物聯網系統中復雜網絡、協作和服務的問題,是物聯網社會化系統設計的里程碑,為物聯網技術研究和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有利于物聯網產業規范化、協同化和規?;陌l展。

基于“感知中國”團隊提出的物聯網基礎理論和架構體系,構建了物聯網對供應鏈、產業鏈中的動產的全程監管,找到了紓困制造業融資難題的新路子,于2021年3月11日發布ISO/IEC 30163物聯網金融國際標準,推動我國跨境貿易和全球供應鏈創新體系建設,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促進未來“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記者還了解到,“感知中國”積極探索物聯網與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相關技術融合和應用。今年11月4日同期正式發布的ISO/IEC TR 30176《物聯網和分布式賬本/區塊鏈融合:用例》成為SC41首個融合物聯網和區塊鏈的國際標準,為我國夯實了在新基建方面的標準化成果,也進一步提升了在物聯網及相關領域的國際“話語權”。(科技日報記者 過國忠 通訊員 潘天吉)

標簽: 知社會論體系 物聯網 物聯網產業 物聯網基礎理論

上一篇:新成果!首次成功地在核磁共振量子模擬器完成實驗
下一篇:手機丟了第一時間應該怎么辦?解決方法看這里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