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全球12743種種子植物休眠數據公布 構建系統發育樹

發布時間:2022-03-31 16:07:10 來源:中國科學報 責任編輯:caobo

種子休眠是植物生活史的重要階段,對于提高種子植物生存和適應能力有重要作用,研究人員對于種子休眠的生態和進化意義進行了長期的探索。然而,目前關于種子休眠的全球生物地理格局、古環境的影響、休眠轉變的進化作用以及不同生活型適應策略差異等方面的研究還不充分。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森林生態系統、結構與動態研究組經過長期的數據積累,匯總了全球12743種種子植物的分布記錄、休眠數據,并構建了系統發育樹。相關研究成果最新發表于國際植物學期刊《新植物學家》。

該研究結果顯示,所有物種和木本植物中,低休眠比例主要集中在赤道附近的熱帶雨林地區,包括馬來群島、亞馬遜盆地和剛果盆地,以及部分北極地區,包括俄遠東地區和加拿大北部;而高休眠比例則廣泛存在于熱帶的季風森林、沙漠、山地、稀樹草原等地區,亞熱帶的沙漠、草原、山地、干燥或潮濕森林地區,以及橫跨北非、東亞、北美、非洲南部、南美和澳大利亞的溫帶沙漠、草原、山地、大陸或海洋森林地區。

研究人員還發現,草本植物在全球大部分地區表現出更高比例的休眠,但是北極地區休眠比例較低。季節性和不可預測環境對于休眠格局有著重要作用,這種影響在木本和草本植物中是一致的,但是降水和溫度分別是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重要驅動力。

此外,第四紀冰期對于種子休眠格局影響很小。研究人員表示,這個結果跟以往的關于冰期極大塑造生物多樣性格局的結論不同,推測在長期進化適應過程中,種子植物已經具備抵御波動環境的能力。

而根據新生代以來的種子休眠狀態的轉變,結果表明休眠種是種子植物進化過程中的主導狀態。但是,非休眠種的比例從新生代至今正在逐漸增加,表明非休眠并不是進化的終點。

這項研究還證實了,在進化歷史上,古氣候波動導致的休眠和非休眠的交替轉換是種子植物繁盛的關鍵,有利于其拓展新環境并壯大種群。總體而言,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休眠策略在生態適應和進化規律上有著顯著的差異。(作者:胡珉琦)

標簽: 種子植物 休眠數據 系統發育樹 種子休眠

上一篇:標準偏差怎么計算 樣本標準偏差的計算步驟看這里
下一篇:最后一頁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