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兒童通常比成人更容易學會一門新語言,但具體原因尚不清楚。有些人認為,掌握一門語言需要在不知不覺中理解細微的語言方式,而成年人在意識層面的高級推理卻會干擾這個過程。相關的新研究證實,成年人可能就是太“聰明”了,以致于更難學會一門語言。
近日,在一項發表于《實驗心理學雜志:總論》(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讓一組來自比利時的成人一起聽一連串由4個單詞組成的詞組。如果一個單詞包含某個元音,特定的輔音總是出現在這個單詞的開頭或結尾。接下來,受試者需要快速地大聲讀出這組單詞。他們的成功率取決于對輔音-元音模式的掌握程度。
在接觸新單詞之前,受試者需要先做一項單獨的測試:面對給定的字母和數字,按下鍵盤上對應的鍵。其中,有些受試者接受的是更難的測試,這會讓他們更快地消耗更多的腦力,從而出現認知疲勞。但這些人在隨后的語言測試中反而表現得更好。研究人員推測,認知疲勞會讓受試者更少地在意識層面分析單詞規則,也就是說他們的大腦得到解放,讓他們像孩子一樣學習。
圖片來源:pixabay
在一篇發表于《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的相關論文中,研究團隊讓使用英語的成年人聽一連串音節,這些音節會被組合成三音節單詞。隨后,研究人員播放成對的三音節單詞,其中一個來自之前聽過的單詞,另一個則是新的三音節單詞。隨后,受試者需要猜測哪一個單詞是熟悉的,并評價對自己答案的自信度。
在一組受試者中,有些人先做了用于事先消耗腦力的測試。在另一組中,有一些人則接受的是磁脈沖(可以干擾與執行控制相關的大腦區域的活動)。對于這兩組中不是很確定自己答案的受試者(自信度較低),即他們在無意識地分析語言(相應地,自信度高的答案則表示受試者在做有意識的回想),這些預實驗提高了他們在聽讀音節實驗中的表現。
美國喬治敦大學的神經學家邁克爾·厄爾曼(Michael Ullman,未參與這兩項研究)稱贊這兩項研究對認知“負擔”采用了不同的控制方式,而且測試的是不同的語言能力。“這對于科學而言非常好,因為你能從不同的研究中獲得不同的視角,然后融合在一起。”厄爾曼還補充道,他期待有科學家用這種方式研究更高級別的語言能力,如語法。
圖片來源:pixabay
荷蘭根特大學的心理學家埃萊奧諾雷·斯莫爾(Eleonore Smalle,這兩項研究的第一作者)基于她所在團隊的研究結果,為學習語言提出了建議。她說,當你開始學習一門語言時,要讓自己沉浸在它的聲音里,即使你已經無法集中注意力,或者應該說,尤其是在注意力分散時。“一邊聽意大利語的播客,一邊喝杯好酒,”她笑著建議道,“為什么不試試呢?它或許很有幫助。”
撰文:馬修·赫特森(Matthew Hutson)
翻譯:曾欣欣
審校:王昱
引進來源:科學美國人
本文來自:中國數字科技館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