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動汽車產量的快速增長,必然會導致相應的廢棄鋰離子電池數量不斷攀升。與傳統的鉛酸汽車電池不同,這些電池更難處理。康奈爾大學主導了一項新研究,在可持續管理廢棄電池流過程中,找到幾處關鍵,即重點在于電池化學、舊電池的再利用以及回收過程。
能源系統工程的教授尤峰奇(Fengqi You)、洛葛仙妮(Roxanne E.)和邁克爾.扎克(Michael J.Zak)表示:“所有的這些廢棄電動汽車電池處理將變成一個大問題。”他們使用先進模型,檢驗這些廢棄電池在制造、使用和回收過程中的環境和經濟權衡問題。生命周期分析考慮了電池材料和技術的多種選擇。詳細的研究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志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從一塊電池生命周期的最初時期,即原材料從地球上開采時開始,經濟學就已決定了整個電池的制造過程。尤峰奇(Fengqi You)指出,電動汽車電池通常可以使用5到12年,直到其完全喪失為車輛提供行駛動力的能量。他說到:“目前,鋰離子電池的設計是為性能,而非便于回收或者二次使用。如今,從環境維度上,關于改善電池設計以便于回收或再利用的討論很少。”
圖片來源:Pixabay研究發現,電池的化學性質會影響其對環境的整體影響。例如,一種常見的電池材料鈷,在開采時會消耗大量的能源并對環境造成破壞。用鎳代替鈷可以緩解這些擔憂,但事實證明,在大多數的生命周期場景中,這不過是個權衡利弊的過程。
研究報告的合著者、約瑟夫·希爾伯特工程學院(Joseph Silbert School of Engineering)院長林登.阿切爾(Lynden Archer)指出,“鈷在電池陰極中的存在,即使含量相對較少,也會降低其他組件的氧化性,延長電池的壽命,為電池的再利用和材料回收過程提供更多的選擇。”
但是,阿切爾說,鈷的價格----以及與剝削童工之間的聯系----使得這種材料“在傳統意義上不受歡迎,因為低成本電池才是未來‘萬物電氣化’的關鍵所在。研究還發現,如果電動車電池能在回收前被二次利用,那么其整體碳足跡最多可減少17%。電池可在儲存風能和太陽能的發電站再次被利用。這種能源存儲需求正在不斷增長,同時,它也可以充分利用那些因為電量減少而報廢的電動車電池。隨著可再生能源在電網中所占份額的增加,再利用電池的碳足跡將減少約四分之一。
圖片來源:Pixabay如今,大多數回收設施,難以分解被重重加固的汽車電池,其中的原材料也難以回收。該研究的合著者、博士生陶研秋(Yanqiu Tao)表示,政策制定者應該考慮如何激勵回收技術的發展,以提高電池的可持續性。
陶研秋說,“在本研究中,我們將常用的石墨作為陽極活性材料,這種材料難以回收利用,燃燒時會產生二氧化碳。如果政策制定者能夠推動石墨分離技術或其他新興回收技術的發展,就可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作者:Syl Kacapyr
翻譯:余揚
審校:趙歡
引進來源: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
本文來自:中國數字科技館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