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當前資訊!垂涎欲滴——唾液的幻想與科學史趣

發布時間:2022-10-25 15:53:39 來源:中國科學技術館 責任編輯:caobo

文/艾思齊


(資料圖)

視覺系的科幻大片里,最讓人感覺不適的場面是什么?也許每個愛好者的答案不太一樣,但不可否認,那些口吐黏液的外星異種或者變異人絕對堪稱大家的童年陰影之一。無論是《異形》里的一代異形“哨兵”動不動噴對手一臉,還是《變蠅人》里變異人的強酸攻擊,不僅給電影中的炮灰們帶來了致命的腐蝕性攻擊,也讓屏幕這邊的觀眾們掩面驚嘆:嘔!太惡心了!

嗯,其實呢,從科學角度來說,我們這種看似自然而然的反應,背后也是有一番科學道理的哦。那么,我們不妨來探究一下,唾液這種脊椎動物口腔中分泌的液體在人類認知發展史上有怎樣的演變吧。

不同于我們現在說起“吐口水”就想到不文明的表現。唾液在東西方古代文明中,都曾有過一段被作為“圣水”的時期。

究其源頭,大概因為從在自然野外生存時期起,智人們就觀察到了自然界里動物們舔舐毛皮和傷口的行為,從而先民們的腦海里也就漸漸印刻下唾液具有清潔和療愈作用的印象。古羅馬人和猶太教的拉比相信唾液可以療愈眼疾,可以祛除毒蛇等毒物,《圣經》中耶穌通過自己的唾液讓盲人復明,老普林尼在《自然志》里也記載了用唾液治眼疾和脖子疼痛的方法。

中國古代傳統醫學里,將唾液分泌腺稱為“金津”“玉液”穴,認為刺激兩個穴位可以起到治療重舌腫脹,難言,黃疸,消渴,口舌生瘡,喉咽諸熱,嘔吐,口腔潰瘍,急腹痛,中風后遺癥,頑固性嘔吐等疾病的作用。《素問·經脈別論》中強調了唾液對于人體精氣的輸送作用:“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

唾液療愈一直到19世紀中期的醫學史上都還是非常流行的一種觀點。如今的醫學研究雖然對于唾液不再有舊時狂熱,但研究人員也發現唾液中確實存在一些有益物質,如免疫球蛋白,溶菌酶,保護口腔黏膜,選擇性黏附有害細菌和真菌的粘蛋白,以及不斷生長的抗微生物肽等,它們的存在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阻擋感染源。當然了,撇開劑量談效用是很不嚴謹的行為。正常人一天唾液的分泌量雖然有1到1.5升,但其中水分占比達到了98.5%到99%,所以其實它的主要作用還是滋潤和清潔口腔,幫助軟化和吞咽食物。所以早期科幻電影《凈化之日》里,外星怪獸經營的洗衣店用唾液來清潔污物倒是比傳統醫學中所認為的神奇療效更接近唾液的實際效用。

與古代先民對唾液的認知不同,現代大眾對于唾液的印象卻跌下了神壇,甚至吐口水被與粗俗無禮不文明等觀念綁定在了一起。所以有了我們開篇看到變異怪獸“不講武德”的亂噴行為,會直接產生“惡心”的不適心理感受。但其實唾液本身并說不上骯臟,人們這樣的印象更多地源自對帶有病原體的痰液的心理排斥。19世紀到20世紀初,肆虐歐洲的結核病令科研和健康領域的國際專家會議提出,禁止隨地吐痰,禁止公共場合吐痰,可以減少空氣傳播病原體的風險。經過多年大力的倡導和采取相關的懲戒措施,人們觀念里才漸漸有了唾液與不潔的心理關聯。而后更多的現代醫學研究和當今我們經歷的疫情時代,人們也對飛沫傳播病原體的方式和傳播距離有了更深的認識,打噴嚏咳嗽需要掩嘴,保持社交距離以及佩戴口罩,成了更有效減輕唾液傳播傳染性疾病的方式。

當今生物醫學對唾液的研究興趣也因此發生了轉變,從過去關注唾液中的療愈成分,更多地轉移到了它的診斷潛力上。作為反映身體狀態的“鏡子”,它相比血液和尿液的獲取更加便捷,且能更準確地反映生物活性分子。隨著納米技術和分子生物學超靈敏擴增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克服攜帶細胞分子數量太少的技術瓶頸,將唾液作為檢測診斷的常規方式之一在未來是很有可能的。

有意思的是,在幻想領域,似乎人們對于唾液的檢測診斷意義比真實的科學發展還走得更遠。《異形》系列里,抱臉蟲抱住被襲擊人類面部,通過口殖一體的腔管將“口水”注入達到寄生;《致命拜訪》里,唾液也是外星病毒占據宿主身體,引起變異的關鍵步驟;美劇《格林》第五季15集《逝去的容顏》中,甲蟲怪偽裝攝影師先是吸走年輕人的生命,又和邪惡教授合作,將唾液制成返老還童的神奇面霜。這些想象都暗示了唾液傳遞或改變DNA的可能。

雖然科幻不能完全等同于科學的未來,但現實中利用唾液來檢測DNA的技術也已經成熟。我們的口腔黏膜上皮細胞具有代謝旺,更新快,易脫落的特點,可以自然脫落到唾液中,這樣的細胞具有完整的人類基因組DNA序列,相當于抽血檢測唾液檢測具有無創性,方便采集,便于運輸。所以正常情況下,只要嚴格按照操作說明采集唾液,便可以進行基因檢測。既然可以作為采集DNA的手段,可見科幻作品的想象也不是空穴來風,未來的我們也許真的要好好注意不能亂噴口水了呢。

唾液,這種我們每天都接觸的體液,放到現代科學視角下,脫離了古代或者幻想作品中的神奇濾鏡,卻又確確實實與我們的肌體健康息息相關。在人類認知文明發展史上,它也確實是我們觀察了解自己的一種重要手段,未來的人類也許會從對于唾液的研究中延伸出更多的先進技術吧。

本文來自: 中國數字科技館

標簽: 垂涎欲滴 納米技術 自然而然 口腔黏膜上皮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