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估低碳經濟的規模與質量?近日,西南財經大學能源經濟與環境政策研究團隊給出了他們的創新性的方法。該團隊陳建東教授、高明博士生等人在《自然》旗下人文社科領域期刊《人文與社會科學通訊》(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發文,從質量與規模兼顧的角度出發,評估了全球77個國家的低碳經濟發展狀況,并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陳建東表示,發展經濟和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過快增長同為低碳經濟的兩個重要方面,都應該得到充分重視。所以,低碳經濟的規模和質量應納入統一分析框架。不過,既有研究往往聚焦于其中一個維度,存在一定片面性。同時,鮮有研究考慮植被固碳能力的影響,忽略了各國本身具備的自然稟賦條件,導致分析不夠全面。因此,該研究在夜間燈光數據修正的GDP基礎上,結合植被固碳能力,對全球77個國家的低碳GDP以及低碳GDP占GDP的比重進行測算來反映低碳經濟的規模和質量。這項研究采用的數據大部分來自遙感衛星數據,陳建東表示,這些數據具有真實客觀、覆蓋廣闊等優勢,能夠彌補傳統統計數據的不足。
研究指出,在全球升溫的背景下,以中國為代表的負責任國家一直致力于減少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增速以實現低碳經濟。從低碳經濟規模來看,2019年美國、中國、印度、日本、德國、俄羅斯、法國、英國、巴西、意大利的低碳經濟產出位居世界前十,占比超過全球經濟產出的60%。而2019年低碳經濟質量的排名有所不同。其中,冰島、新西蘭、印度尼西亞、瑞士、愛爾蘭、丹麥、法國、克羅地亞、葡萄牙和英國位列前十。
文章還探討了全球低碳經濟的驅動因素。研究發現,低碳經濟質量的改善能夠帶來低碳經濟總量的提升,而總量的提高并不一定能夠改善質量;針對低碳經濟規模和質量較差的國家而言,制定更嚴格的二氧化碳減排政策可以有效地促進質量的提升,但對于擁有較高質量的國家,制定更嚴格的減排政策并不能帶來明顯的效果;此外,提升植被固碳能力、增加植被固碳量的措施對全球各國家低碳經濟的改善具有重要的價值。(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