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世衛組織怎樣推薦降壓藥?降壓治療要充分考慮到個體化

發布時間:2021-09-28 10:58:41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caobo

在用藥過程中,不同人群對藥物的反應是不一樣的,所以不應有“他吃效果好,我也要吃”的錯誤認識。公教授告誡,如有體位性(站立)低血壓的人,不要用快速降壓藥,服藥后從臥位到立位時一定要緩慢,避免突然直立后摔倒。老年人有頸動脈硬化或斑塊情況的,鈣離子拮抗劑是優先推薦;有肥胖且伴隨糖尿病的人,血管緊張轉換酶抑制劑或沙坦類藥物是最優選擇;而心率偏快(靜息心率大于80次)、低壓偏高的中年人和伴有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推薦B-阻滯劑,很多人擔心這類藥物會使心率過慢,其實白天心率在55次以上是很安全的。

至于高血壓病人中,約有70%需要服2種藥物,從依從性高、服藥簡單方便的角度看,服用單片固定復方會比服2種藥片效果更好。

寒地人群高血壓患病率偏高嗎

事實上,環境因素也是血壓水平高低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公永太主任解釋說,較低的環境溫度可在數小時到數天內引起血壓升高。盡管個體血壓上升程度有限(5-15毫米汞柱),但從更廣泛的人群來看,全球每天有數十億人的血壓水平受寒冷氣溫干擾,并促成了高血壓及其相關疾病的頻發。

過去數十年間的人群和氣候研究顯示,血壓水平與環境溫度呈負相關。一項超過50萬例國人的調查數據結果表明,環境溫度每降低10℃,收縮壓水平則抬高5.7毫米汞柱;進一步分析發現,冬季收縮壓水平較夏季高出10毫米汞柱左右。一項美國密歇根的研究項目納入了2000多例心臟康復患者,多因素回歸分析證實,入院前1-7天,當室外溫度平均降至10.7℃時,收縮壓水平約提升3.6毫米汞柱。

而新近一項中國多中心研究納入了2.3萬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隨訪7年,發現冬季時血壓水平顯著高于夏季;在環境溫度低于5℃時,氣溫每降低10℃,收縮壓水平升高約6.2毫米汞柱;回歸分析發現,冬季時心血管事件死亡率較夏季高約41%。還有學者調查表明,在我國浙江省平均年齡52.3歲的農村人口,與氣溫最高的7月相比,冬季時新發高血壓患病率高達14.1%,而高血壓控制率降至13.0%。

其他一些來自于荷蘭和意大利的人群研究同樣得出了相似結論。因此,公永太主任特別強調寒冷地區人群應注意御寒保暖,改善飲食及生活習慣,積極監測和控制血壓,以降低高血壓及相關疾病潛藏的風險。(通訊員 衣曉峰 科技日報記者 李麗云)

標簽: 高血壓 用藥時機 降壓治療 藥物

上一篇:我國成功將“和平精英號”衛星發射升空 推動遙感服務向大眾市場邁進
下一篇: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起飛重量約2000噸 集優質基因和先進技術于一身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