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和遺傳學證據表明,1.2萬年前的某個時候,中東的游牧狩獵采集者完成了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轉變之一——不再游蕩,開始定居務農。這種轉變后來也獨立出現在世界其他地區,被稱為新石器革命(農業及畜牧出現)。
古代基因組學研究曾暗示,這些“中東農民”起源復雜,涉及不同地方的狩獵采集群體,具有不同的遺傳序列。
近日,兩項古代人類DNA研究,其中包括迄今為止發表的最大的古代人類基因組集合之一,鎖定了定居務農的狩獵采集者的身份,揭示了“農業發展黎明”的細節。
歐洲最早的農業人口主要是來自安納托利亞半島,即現在的土耳其的農民。
“在他們開始向安納托利亞和歐洲遷移并傳播農業文化之前發生了什么?”瑞士伯爾尼大學人口遺傳學家Laurent Excoffier對此十分好奇。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由Excoffier聯合領導的研究團隊對生活在亞洲西南部和歐洲的15名狩獵采集者和早期農民的遺骸進行了基因組測序。這些遺骸出土自幾個考古遺址,包括安納托利亞西部的一些早期村莊。這些人生前生活在早期農民進入歐洲的主要遷徙路線之一——多瑙河沿岸。
研究人員生成了“高覆蓋率”的高質量基因組圖譜,這使他們能夠深入研究人口統計細節的數據,例如人口規模的變化。
Excoffier團隊發現,古代安納托利亞農民是歐洲和中東不同狩獵采集群體反復混合誕生的后代。這些群體最初是在約2.5萬年前最后一個冰河時代時高度分化的。模型顯示,西方的狩獵采集群體幾乎滅絕,隨著氣候變暖又有所恢復。
Excoffier團隊近日發表于《細胞》的研究指出,早期農民在安納托利亞定居后,大約從8000年前開始,早期農業人口以其為“踏板”向西遷移至歐洲。他們偶爾與當地狩獵采集者婚配。
“這實際上是人口的擴散、農業社區的擴張,把農業帶到了更遠的西部。”Excoffier說。
這一發現與近日發表于預印本平臺bioRxiv上的一項古代基因組學研究結果一致。該研究中,由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古遺傳學家Eske Willerslev共同領導的研究團隊對317名歐亞大陸狩獵采集者和早期農民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這是這一時期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古代基因組研究。
這項研究發現了東西方狩獵采集群體之間的古老分化,并追溯了約8700年前始于巴爾干半島的安納托利亞農民的歐洲遷移史。(作者:徐銳 )
標簽: 古代人類基因組學研究 農業黎明 新石器革命 狩獵采集群體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