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關注過養生和疾病學,應該曾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以尿為鏡,可知身體健康。
沒錯,尿液雖然是身體代謝所產生的廢物,它含有超過了95%的水分,以及代謝物質。但是,尿液卻能反映出身體的健康情況,這包括了小便的次數、顏色以及氣味等。
無論是泌尿系統疾病、腎臟疾病、肝病、糖尿病又或者是惡性腫瘤,都可能會對排尿造成影響。
但是,如果你勤于觀察,會發現生活中每個人排尿的習慣和頻率都不相同。有人喝水之后沒多長時間就會產生尿意,而有人大量喝水之后,長時間都沒有排尿。
聯想到排尿頻率和疾病的關系,這不禁讓人產生恐慌心理,難道這是疾病找上自己的信號嗎?那么問題來了,喝水后立刻有尿意和長時間沒尿,到底哪一種才是真正健康的表現呢?
其實,大家要清楚認識到一點,食物中的水分、直接飲水后攝入的水,都不會立刻變成尿液。
水就和進入消化道的食物一般,都會先經歷消化道的運轉。水分進入胃內之后,會被吸收進入血液,少部分水分可隨著血循環輸送到重要臟器,其余則是進入了腎臟內。通常情況下,一個健康的成年人從飲水到尿液生成,大約是經過了35-45分鐘左右。
不過,這個時間段也并不是完全就固定的,因為尿液形成速度的快與慢、尿意到來的早與晚,受到了多種因素的影響。這包括了機體缺水的程度、氣溫、情緒、運動量等等。
有相關的研究指出,一個成年人攝入水分到變成尿液,最快只需要6-8分鐘左右,而最慢可能會達到近120分鐘左右,但是這也僅僅只是尿液生成而已。
接下來,腎臟生成的尿液會隨著輸尿管輸送到膀胱內,直到膀胱充盈起來之后,才會產生尿意。
但是,每個人膀胱儲存的大小都不相同,且很多人都已經養成了自己的排尿習慣。所以,對尿意到來的時間早晚,也不能一概而論。
通常情況下,成年人每日排尿的次數就是在4-6次左右。無論是飲水后立刻產生尿意,還是飲水后長時間沒有尿意,其本質并沒有好壞的區別,也不是疾病到來的表現。大家真正要關注的,其實是排尿習慣的突然改變,以及尿量是否和飲水量呈現出了正比關系。
如果之前排尿頻率一直都非常正常,但是近些天卻突然出現了異常的變化,比如排尿次數增多、夜尿頻繁超過了3-5次以上、排尿突然減少、出現少尿或無尿等癥狀、有尿潴留,又或者是存在尿急、尿頻和尿痛等問題,這才可能是疾病到來的信號。
最后還要強調一點,小便頻率出現異常,與多種急慢性病都有關聯。在發生類似癥狀之后,首先要從飲食、飲水等方面找到原因。
如果飲食、飲水以及水分消耗都沒有異常,小便突然發生了改變,這就需要提高警惕,并及時就醫進行相關的篩查。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