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快播:兒童多動癥,人工色素惹的禍?

發(fā)布時間:2023-02-09 11:53:08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科學看待食品添加劑

節(jié)日佳宴,講究色香味美。為了讓食物色澤誘人,人們在加工食品時會用到日落黃、誘惑紅等人工色素。有人認為彩色食品會導致兒童多動癥,真是這樣嗎?

相關研究依據并不充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首次宣稱兒童行為跟攝入食品色素有關的是兒科醫(yī)生杰明·法因戈爾德。隨后也有相關研究和觀點。日本巖手大學用含誘惑紅食物喂養(yǎng)老鼠,發(fā)現DNA損傷;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對色素與兒童多動癥的既往研究進行薈萃分析,顯示二者存在相關性。不過,研究數據遠不夠充分。

2007年,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研究團隊在《柳葉刀》發(fā)文稱,研究者對153名3歲兒童和144名8―9歲兒童通過隨機分組,讓他們分別飲用A、B兩種含有人工色素和防腐劑苯甲酸鈉的飲料,或不含這些成分的對照飲料。發(fā)現飲用含人工添加劑飲料的兒童與對照組相比,表現出更多過度活躍、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因此推測,這幾種色素和防腐劑成分可能增加兒童多動癥的風險。然而,該研究被媒體放大,引起許多負面影響。

不過,很快有專家指出了這項研究存在的問題,比如研究中使用的是兩組成分復雜的添加劑混合物,而缺乏對單一成分的評估。攝入人工色素的兒童與對照組相比雖然有統(tǒng)計學上的“顯著性差異”,但他們的多動癥評分實際相差并不大,研究無法證明兩組間的差異真的具有實際意義。

沒有證據表明色素影響健康

一些環(huán)保和兒童組織也要求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限制色素使用,同時修改相關色素的安全限量值。EFSA對人工色素安全性評估指出,考慮到該研究的局限性,它并不足以作為修改這幾種添加物每日容許攝入量的證據。在綜合各方數據之后,EFSA認為,沒有證據表明這幾種色素會影響兒童智力發(fā)育。

EFSA指出,1―10歲兒童的確可能會有更高的暴露量和安全風險,出于對兒童健康的謹慎考慮,歐洲食品安全局還是認為應該加強監(jiān)管,加大對兒童健康的保護。

美國FDA也對人工色素與兒童健康的問題進行了評估并指出,調查數據顯示,美國人平均的人工食用色素攝入量遠遠低于安全上限,即使是攝入量達到全民平均值的10倍,也還是遠遠低于安全上限,因此無需擔心這些色素帶來健康風險。目前,也沒有充分證據證明這幾種色素影響兒童健康。考慮到中國人食用加工食品的量要少于美國,我們的人工色素攝入量因此更少,故而無需過多焦慮。

無添加并不能改善多動癥

基于人工添加劑導致兒童多動癥的觀點,也有人試圖通過“無添加飲食”來預防和治療兒童多動癥。經過研究證實,這種方法并沒有實際效果。

杰明·法因戈爾德醫(yī)生就是“無添加飲食”創(chuàng)始人。20世紀70年代,他就宣稱不含人工添加劑的食譜可以讓至少50%的多動和學習障礙的兒童狀況得到改善。事實證明,支持他觀點的證據卻只是一些不嚴謹的臨床觀察結果。在隨后進行的對照研究和薈萃分析中,都沒有找到支持“無添加飲食”的有力證據。

雖然對人工合成色素安全性的擔憂普遍存在,但也沒有確切證據表明,它會導致兒童多動癥。事實上,世界各國對食品色素的使用和管理都有嚴格限制。目前看來,只要是符合標準的使用,無論天然色素還是人工合成色素都是安全的。

考慮到使用人工色素的食品很多都是糖果、膨化食品之類的高熱量零食,也確實應該對孩子的食用量加以控制。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減少對加工食品的依賴,抵御各種零食的誘惑,才是家長們應該努力的方向。

(作者系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傳播部主任、副研究館員、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專家委員會成員)

標簽: 相關研究 食用色素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