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藍色經濟的未來》,[意]伊拉里亞·佩里西 烏戈·巴迪著,劉紀化 王文濤 鄭強譯,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22年7月第1版。
(資料圖)
《增長的極限——羅馬俱樂部關于人類困境的研究報告》,李寶恒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未來的一百頁——羅馬俱樂部總裁的報告》,奧雷利奧·佩西著,汪幗君譯,王恩光校,中國展望出版社1984年12月第1版。
假日里整理書房,意外翻出一本舊書《增長的極限——羅馬俱樂部關于人類困境的研究報告》,猛然意識到,這部名頭曾經很響的暢銷書問世已然半個世紀,它的中譯本納入著名的“走向未來”叢書推出,而今也已40周年矣。
我在大學時代“趕時髦”粗粗讀過《增長的極限》,談不上有多大觸動,但對后來閱讀中經常看到的有關此書的嘲諷、抨擊之語,倒留有較深印象。批評意見多見于此書基調悲觀消極、預測夸大其詞、結論危言聳聽,還有諸如:低估了現代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對科學技術進步可能解決某些問題的能力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甚至,還譴責其為“異端邪說”。1972年首次推出這份研究報告的全球第一個民間未來學研究機構——羅馬俱樂部,因之被視為“未來學悲觀派”的代表。也難怪,在許多人眼中,“極限”似乎就意味著死亡和毀滅。
然而,回頭來看堪稱可貴的是,《增長的極限》在西方世界陶醉于高增長、高消費的“黃金時代”時,就清醒地提出了“全球性問題”:人口問題;工業化的資金問題;糧食問題;不可再生的資源問題;環境污染問題(生態平衡問題)。全書探討了環境—社會—經濟相互作用與制約理論,前兩章分別談的是指數增長的本質、指數增長的極限,第三章談世界系統中的增長,第四章談技術和增長的極限,第五章談全球均衡狀態。它認為不惜一切代價,用倍增的速度求取經濟增長,是得不償失的。它警告說,若以1900年至1972年間觀察到的增長率繼續發展下去,人類將在2000年至2100年之間的某個時間點超過地球的負載極限,全球人類社會將面臨一系列危機。
正是這個極富遠見的報告率先提出了“可持續發展”問題,開啟了人們嚴肅對待環境和資源問題的歷史,提高了公眾的全球意識,在世界范圍內引發了對地球承載極限和人類發展模式的思考。其最重要的意義或許在于它提出的全球概念和全球性問題,事實上,恰恰也是通過對整體的系統了解,我們獲得了對局部的深刻理解,而不是反過來。
它的研究方法也別具一格:首次利用科學建模方法,呈現了整個人類社會的運行規律和未來情景,亦是運用模型解決問題的嘗試。換言之,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密切結合的方法來研究社會發展問題,而不是用抽象的概念和空洞的議論來充當科學論證。
在《增長的極限》扉頁上,印著這樣一句話:“獻給奧雷利奧·佩西博士,他對人類的極度關切,鼓舞著我們和其他許多人來思考世界各種長期問題。”佩西是羅馬俱樂部的創建人之一和首任總裁,在《增長的極限》問世大約10年后,他于1981年初所寫的《未來的一百頁——羅馬俱樂部總裁的報告》同樣引發了廣泛的關注。這部著作雖說是“個人意見”,但也類同于作者向羅馬俱樂部提呈的一份報告,出版后很快就成為歐美國家暢銷書。
該書第一部分回溯了“人類的興衰”,闡釋了我們應該如何“撥正方向”面對未來,從衰退的諸多并發癥中解脫出來。他主張抓住人類困境的復雜性、現實性來研究整個人類的現在和未來發展的可能性,提出:實施全球性的政策和戰略;把世界引入可治理的狀況;學會如何治理世界——須先學會如何管理我們自己。該書第二部分“通向復興的崎嶇小道”,則探討了人類如何學會生存、學會變化,其中有專節特別評價了《增長的極限》:“如果說羅馬俱樂部值得表揚的話,那就是它早在1968年成立時就清楚地看到了各種問題的基本輪廓,包括從我們的知識和力量的高度上來看待危及人類未來的各種困境。”
在《增長的極限》問世50周年之際,兩位意大利學者、自然資源和海洋領域的科學家伊拉里亞·佩里西和烏戈·巴迪合作撰寫的《空海:藍色經濟的未來》一書新版亮相,并很快推出了中譯本。作者聲稱這是探索地球自然資源極限的首次研究,同時還發展了一個新的科學領域——生物物理經濟學,頗有向《增長的極限》致敬的意味:“《增長的極限》雖然并不是專門針對海洋生態系統的,但我們的書仍與這項開創性的研究緊密關聯。我們沿用它的方法和概念并將其應用于今天稱之為‘藍色經濟’的領域。”
身為羅馬俱樂部成員的巴迪以研究資源枯竭而聞名,佩里西則致力于研究海洋資源的過度開發和減緩氣候變化。他們合著的這本書多維度探討了海洋文明、海洋科技與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與路徑,描述了瘋狂的、不受控制的捕撈如何導致了魚類資源的過度開發和海洋生物多樣性的枯竭。該書提出,以“涸澤而漁”的開發方式推動“藍色經濟”發展將會造成人類未來福祉和繁榮的毀滅,“藍海”也許會變成如書名中所提及的“空海”。
這項創新性研究成果成功地將《增長的極限》中使用的動態模型應用于海洋經濟(用以描述現代捕魚),因此亦可視為早期研究的延續——“海洋增長的極限”。書中所論及的兩個重要問題——全球變暖對魚類的影響,以及大量塑料導致海洋窒息所造成的慢性災難,也證實了“增長的極限”的存在,即經濟增長的極限。作者還指出,在現實中,世界的經濟軌跡幾乎跟模型的基本情景曲線一致,它作為對整個世界體系的“超前”預測仍然有效。
當然,就書之形式和要旨來看,《空海:藍色經濟的未來》亦完全符合羅馬俱樂部報告的傳統,無怪乎羅馬俱樂部現任總裁評論說:這本書“作為羅馬俱樂部的又一份產品,它向我們所有人發出挑戰,希望我們能成為星球家園的好管家……為后代留下一個健康的地球。”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