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AI“腦洞”大開,科幻作家會不會被替代

發布時間:2023-02-27 10:39:24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科普時報實習記者 張英賢


(資料圖)

“我會模仿《三體》寫一篇科幻小說。這是一個關于人類和外星文明的故事。在遙遠的未來,人類已經探索了多個星球,并在其中建立了許多殖民地。然而,他們發現了一個更加強大的外星文明,稱為三體文明……”智能聊天機器人ChatGPT如是說。

ChatGPT備受社會廣泛關注,不少人嘗試使用ChatGPT創作科幻小說。人機交互將會為科幻創作帶來哪些影響?科幻作者在未來是否會面臨失業危機?

ChatGPT將帶來底層能力變革

近日,在主題為“匯聚眾智,共話科幻新格局與新態勢”的中國科幻研究中心2023年年會上,與會專家探討了ChatGPT與未來科幻創作的發展。

據悉,ChatGPT作為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能夠通過學習和理解人類的語言來進行對話,已經實現了自然語言生成、文本分類、語言翻譯、文本摘要、文本問答等功能,甚至還可以為受眾提供情感分析等服務。

與以往的人工智能技術不同,ChatGPT引入了新技術——RLHF(即基于人類反饋的強化學習),實現了人工智能模型的產出和人類的常識、認知、需求、價值觀保持一致。

中國科普研究所原副所長、研究員王玉平在會上做了題目為“ChatGPT與科幻發展新格局”的報告。他表示,ChatGPT對話框只是表象,本質是新交互范式,是人機交互范式和底層AI能力的改變。它甚至可能使某些任務自動化,使一些人群面臨失業的風險。盡管ChatGPT并未徹底改變人類現在的生產方式,但它卻證明了人工智能已發展到了新的階段。

人的創造力很難被復制

“可以講一下科幻小說的創作過程嗎?”

“作為一個人工智能,我是通過訪問數據庫,模仿人類寫過的小說模板,結合給定的參數如主題、地點、時間等,通過算法生成文本。”ChatGPT針對記者的提問,作出上述回答。

遨游在浩瀚的星空、穿梭在平行世界、出入真假難辨的意識空間,科幻作家設計的場景總會讓人們如癡如醉、難以忘懷。但是,假設ChatGPT學會了科幻小說的故事模式和講述語言,在遙遠的未來,人工智能機器人會替代科幻作家這一職業嗎?

有網友表示,ChatGPT寫出的故事情節只是泛泛而談,涉及到具體的細節很難深入展開。OpenAI公司曾解釋,ChatGPT只能根據給定的訓練數據,根據某些單詞或單詞序列一起出現的概率生成文本。也就是說,ChatGPT不能夠進行推理,并且在回答提問時或許不能完全連貫。

王玉平認為,ChatGPT可以為作家注入新的寫作靈感,但未必能夠取代科幻作家的角色。“講原創型故事是創造力的最高體現形式之一,也是AI的弱項所在。作家們要想象、創造并耗費心力寫出具有風格和美感的作品,這些都是很難被復制的。在可見的未來,最好的書籍、電影和舞臺劇本依然將由人類的創作靈魂來操刀。”王玉平說。

用好AI技術可以激發創造力

李開復曾在《AI未來進行式》預測,“有了得當的培訓和稱心的工具,我們可以期待又一次‘文藝復興’的到來——由AI催生的人類釋放激情、創造力迸發、人性升華的新高峰”。

這也讓我們對未來科幻創作抱有期待。結合ChatGPT的底層技術邏輯,有媒體曾列出了中短期內ChatGPT的潛在產業化方向:歸納性的文字類工作、代碼開發相關工作、圖像生成領域、智能客服類工作。借助某些AI語言模型,人工智能甚至可以創作詩歌、故事。在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情況下,如何用好AI工具,推動科幻創作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有科幻作家表示,ChatGPT作為一個工具,可以按照給定的主題,較快地生成文學作品的初稿,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激發科幻作家的創造力。

“AI文字工具可以幫助小說家、詩人節省精力,為他們的寫作注入新靈感。”王玉平介紹,“技術是中性的,它的用途完全取決于使用者自身。我們一方面需要讓大眾更了解AI帶來的短期陣痛和長期效益;另一方面我們更需要共同努力,未雨綢繆積極應對。”

標簽: 人工智能 科幻小說 人工智能技術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