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宛若太倉一粟,我們總試圖與那些遙遠的星系建立聯系。前段時間,《三體》電視劇熱播,展現了一場人類文明與外星文明的“正面交鋒”。
“我們在宇宙中是否孤獨?”古希臘著名思想家亞里士多德提出的這道哲學命題,開啟了人類對系外行星與地外文明的探索。
1977年11月16日,科學家們朝著距離地球25000光年的M13球狀星團,發送了一組無線電信息,史稱“阿雷西博信息”。這個舉動類似打開微信“附近的人”,在“好友申請”中更是把人類的體貌特征寫得清清楚楚。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銀河系真有外星文明?
“銀河系中大概有1000億到4000億顆恒星。1960年,美國射電天文學家法蘭克·德雷克給出了一個推測銀河系內出現高智文明數量的公式。按照這個公式估算,銀河系中至少有數千個文明。”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季江徽告訴科普時報記者,這里計算出來的是具有通信能力的高智慧生物,而不僅僅是初級生命形態。大家公認的結果就是“外星文明一定存在”!
不僅如此,美國天文學家奧托·斯特魯夫也相信宇宙中普遍存在生命和智慧。他認為,“一個本質上不可能發生的事件,如果事件的數量非常大,就變得非常可能,在銀河系數十億顆行星中很可能有許多支持有智慧生命的形式”。
季江徽介紹,系外行星的發現大大推動了尋找外星文明的興趣,首先要在太陽系附近的恒星周圍尋找人類的“第二家園”。霍金曾預言,“我相信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最終可以帶人類沖出太陽系,到達宇宙中更遙遠的地方”。
近期,中國科學家提出一項“近鄰宜居行星巡天計劃”,具有獨特的原創性技術路線。該計劃將發射一個1.2米口徑的空間望遠鏡,通過高精度天體測量法探測距離地球約32光年的100顆類太陽型恒星周圍的宜居帶類地行星。“探索太陽系外宜居行星終極目標是為了尋找宜居行星或第二顆地球,進而為尋找地外生命和未來人類太空移民提供科學依據。”季江徽說。
為何還未發現外星文明
地球的年齡大約45億歲,而銀河系已經130多億歲了。宇宙很“老”,意味著文明可能會發展到很高級的階段。
關于銀河系外是否存在外星文明,有一種“稀有地球假說”——像地球這種適合生命生存的星球,遠比想象的要稀有。“產生生命是極端困難的,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大災變,生命持續生存的概率也非常低,所以可能只有地球上產生了生命且活到了現在。”季江徽說。
季江徽還提到另一種假設,就是外星文明的確存在,但因為技術限制,或者單純因為對方不愿意,人類和外星文明還沒有接觸過。1977年9月5日發射的“旅行者1號”除了開展科學探測,科學家們還賦予它另外一項使命——向地外文明介紹人類。“‘旅行者1號’攜帶了一張銅質鍍金唱片,內容包括地球的信息、55種人類語言錄制的問候語和各種音樂,旨在向外星人表達來自人類的問候。”季江徽說。
還有另一種假設:外星文明存在,也和我們接觸了,但我們完全不知道。季江徽解釋說:“對方的技術過于先進,對于他們來說,我們也許是他們培育的一個實驗品,亦或是一組計算機代碼,如同電影《黑衣人1》結尾描述的那樣,整個銀河系也不過是外星人桌上的一顆彈珠。”
近年來,地外氨基酸屢屢被發現。由于氨基酸是蛋白質的組成部分,蛋白質和水又是人類生命活動的必需物質,我們對外星文明的出現就多了一份期待。
也許在未來某一天,我們可能會收到這樣一條信息:您的“好友申請”已通過。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