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每日訊息!去馬巒山上一堂地理研學大課

發布時間:2023-03-25 22:35:31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春暖花開,馬巒山郊野公園逐漸熱鬧起來。它是深圳第一個郊野公園,橫跨坪山區和大鵬新區,面積為31.67平方公里。馬巒山層巒疊嶂,山河一體,擁有深圳最大的瀑布群。在這里徒步,可能偶遇漫天飛舞的蝴蝶、悄然開放的紫紋兜蘭、珍稀瀕危的香港黑叉尾斗魚……大地、山嶺、叢林、溪流,生機勃勃的馬巒山郊野公園,是一座渾然天成的地理研學大課堂。

觀察地貌,欣賞銀珠飛練交響曲


(資料圖)

公園內,碧嶺溪谷分布著深圳最密集、水流最大、形態最豐富的瀑布群。因特殊的地形狀況,碧嶺溪谷可以分為五級瀑布。在碧嶺下方,山谷開闊,斜坡較寬,依照跌水潭的數量,第一二級瀑布分別是三疊瀑和二疊瀑。第三級瀑布,因山谷較窄,坡面彎道較多,共形成了上下七個跌水潭,稱作“七連珠”。第四級瀑布高度不大,奔流不止,旁邊有季節性瀑布。第五級瀑布為細長形瀑布,飄逸而靈動。

觀察完這一瀑布群之后,就可以讓孩子們學習幾個相關知識點。所謂跌水潭,就是瀑布下方的一些圓形深潭,是瀑布經年累月沖刷和侵蝕的結果。如果出口處較窄,水力沖刷很強,也可能在斜坡的中部形成跌水潭,形成疊瀑。水流也會“欺軟怕硬”,優先侵蝕軟的和有裂隙的巖石,導致裂縫增大,變成小坑,坑里的水流形成漩渦,夾雜一些小石子,把水坑進一步磨大、磨深,最后形成圓形或者近似圓形的坑洞,這就是壺穴。跌水潭和壺穴是水流給大自然留下的作品,默默訴說著時間的故事。

辨識生物,尋找獨特的生存智慧

碧嶺溪谷兩岸叢林茂密,寄居著豐富的生物。清澈的溪水吸引了許多蝴蝶、蜻蜓在周邊棲息,野生小魚在水中成群游動,珍稀的香港瘰嫄也在這里生活。香港瘰嫄被稱為“溪澗隱士”,是深圳唯一有尾巴的兩棲動物,這里也是它的微型保護區。

歇息時,可以聽到兩岸的林鳥清脆的鳴叫,這些鳥兒中有都市非常少見的紫嘯鶇、栗頸鳳鹛。探尋溪澗兩岸自然生命的奧秘,是馬巒山郊野公園研學的重要內容。在這里可以找到五彩斑斕的彩虹蜻、最怕曬的曉褐蜻,還有奇幻多彩的黑尾灰蜻,以及“恐高”的慶褐蜻……蜻蜓有多少只眼睛?蜻蜓為什么要點水?這些問題會極大激發青少年的學習興趣。

大地上的拓荒者被稱為先鋒植物,是生態演化中最早出現的植物種類。白楸就是這里的先鋒植物。白楸葉片的基部有蜜杯,可吸引螞蟻取食,并幫它驅趕蚜蟲。白楸葉子背面覆蓋灰白色的絨毛,可以有效減少水分的喪失,因此又名白背葉。芒萁也是這里的先鋒植物。為什么芒萁的葉子摸起來很粗糙?原來是因為芒萁的葉子背面有孢子囊。每個孢子囊裂開會彈射出許多孢子。孢子落地后,會長出更多的芒萁。

拾級而上,體驗“雙友好”型研學步道

碧嶺瀑布群步道全長3公里,登高240米,在綠蔭中沿溪而上。這條步道在修建過程中用到的石頭、木頭全部取自周邊的山石和倒木,不僅省時省料,而且還努力做到對自然環境零沖擊、生命物種零傷害。

步道邊配置標識指引、語音導覽,是國內第一個零機械建造、智慧型呈現的步道系統。此外,還有相應標識倡導游覽后帶走垃圾。設計師將生態保護、道路工程學和人體工程學有機結合,創造出對自然和人“雙友好”的研學步道。

當前,郊野公園已成為人們戶外活動的重要場所。在郊野公園開展地貌觀察、生物辨識和步道體驗,通過探索地質地貌、野生動植物等資源,可以深化學生對所學地理知識的認識,增進對地理環境的理解。

(作者系深圳市龍崗區龍城高級中學教師)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