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月初,一顆劃破夜空的彗星,一時成為天文愛好者們競相追逐的“明星”,天文學家為它命名編號為C/2022E3(ZTF)。這是5萬年一遇的彗星回來了。上一次光臨地球,還是5萬年前,人類還處于舊石器時代。
彗星,俗稱“掃把星”,是繞太陽運行的一種天體,目前已發現1600顆,能用肉眼看到的卻很少。彗星家族中的哈雷彗星出現的周期為76年,是由一位叫哈雷的英國天文學家第一次算出來的。上次哈雷彗星光顧地球是1986年,下次出現是2062年了。別小看哈雷彗星,它本事可不小,曾解決了我國古代歷史上的一道難題。這道歷史難題,沒有被歷史學家解決,卻被天文學家解決了。這究竟是道什么歷史難題呢?
武王伐紂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的一件大事,而這一重大改朝換代的歷史事件究竟發生在哪一年,由于史料缺乏記載,一直是個謎。為此事,史學界曾爭論不休,眾說紛紜。著名史學家郭沫若認為是公元前1027年,著名史學家范文瀾卻認為是公元前1066年。他們各抒己見,究竟誰是誰非,最后還是哈雷彗星給出了答案。
事情是這樣的,西漢《淮南·兵略訓》一書記載:“武王伐紂東面而迎歲,至汜而水,至共頭而墜。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這段文字的大概意思是說,武王伐紂的時候向東面迎著木星進軍,到了汜水逢下雨,到共頭山時發生山崩。此時,彗星從東方升起,柄朝東而尾西指,似乎天老爺有意把掃帚柄授與殷人,以掃除從西方來的軍隊。
天文學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首任臺長張鈺哲,后來根據這一記載和哈雷彗星76年出現的周期,按照其軌道參數推算出這顆彗星便是赫赫有名的哈雷彗星。他還反推出這顆彗星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那次回歸是公元前1057年3月1日經過近日點,當時人們只能在2—4月份斷斷續續窺見彗星,而1—3月份能見木星懸掛于東方。1976年3月,陜西臨潼縣發現的周代初期青銅器,其上銘文說:武王征商,在甲子清晨,見到了歲星。這就有力地證明了史籍記載的真實性和天文學家推算的精確性。由此可見,武王伐紂的時間是公元前1057年二三月份。
彗星平時罕見,拖著一條亮閃閃的長尾巴,橫掃天空。過去很多人認為不吉利,是災難的預兆,借此大肆宣揚。其實,彗星也是太陽系的一種星體,它只是繞太陽轉動的軌道與一般行星不同。行星轉動的軌道差不多是正圓形,而彗星轉動的軌道則扁長得多,差不多成為橢圓形。所以彗星有時離太陽很遠,有時又很近,轉一圈要好幾十年。彗星轉動距離我們近時,我們才能看見。彗星由稀薄的氣體組成,有彗頭、彗核、彗尾。彗星離太陽遠的時候沒有尾巴,自己也不發光;離太陽近的時候,組成彗星的物質點被太陽的壓力所推斥,才出現尾巴。所以彗星的尾巴總是背著太陽,離太陽越近,尾巴越長,絕不是很多人認為的“彗星尾巴橫掃地球”。
(作者系湖南省科普作家協會理事)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