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潘歡燕:做學生心中具象的“科學”

發布時間:2023-05-21 14:46:31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潘歡燕 (圖片由作者提供)

潘歡燕是浙江省溫州市的名師,在民工子女占一半的橫街學校當了18年普通老師。她喜歡孩子,安靜地做好一名科學老師就是她給自己的“人設”。


(資料圖片)

科學教師首先是教師

潘歡燕特別心疼那些學習努力但表現卻并不出色的孩子,她總想給他們帶來些許溫暖。

小范同學曾經是那么普通的一個“小透明”,卻在潘歡燕的鼓勵下變得越來越自信。起初,潘歡燕只是覺得小范在300多名學生中沒有存在感,她留意著,想要給他一個不著痕跡的肯定。后來,潘歡燕看到小范非常用心地制作了一個科學項目作業視頻——用斜坡上的物體運動創作的一個聯動裝置,這讓她找到了贊揚小范的機會。她特意向全班學生播放了這個視頻,并肯定了包括小范在內的幾個同學的作品。

逐漸地,潘歡燕發現一向沉默的小范開始在科學課上舉手回答問題了,甚至有同學驚呼“小范居然不是‘啞巴’”。此后,潘歡燕經?!安唤浺獾亍弊屝》队谢卮饐栴}的機會。小范的成績也逐漸有了起色,先是科學成績不斷提高,然后是英語、語文等各科成績也在不斷進步。

在潘歡燕的教學生涯中,還有很多“小范”感受到了她的溫暖:一個被醫生判定為學習障礙的孩子,在潘歡燕的項目中激發了天才一般的創新能力;一位女生在長大后急需幫助的時刻撥通了潘歡燕的電話,扭轉了人生軌跡……這些溫暖會幫助孩子重新定義老師、定義學校,甚至重新定義自己的人生。

一堂科學課試教了63次

桂馨科學課培訓師們認為,每一位科學教師就是同學們心中具象的“科學”。而潘歡燕打磨課程設計的過程,正是這個具象形象“出圈”的過程。

潘歡燕是從低谷中起步的。她笑著說自己一度也感覺很“弱勢”——很努力卻找不到志同道合的團隊。直到加入桂馨科學課團隊,向桂馨科學課項目首席專家、特級教師章鼎兒老師學習,才有了歸屬感。

2017年,潘歡燕在一個研修班內展示帶著自己想法改進的《空氣有重量嗎》一課。“課上砸了!”她自己這樣評價,聽課的其他老師也一致這樣看。來聽課的章鼎兒卻點評這是一節好課,潘歡燕只是暫時還沒有把它很好地呈現出來。經過詳細評點后,潘歡燕找回了信心。為了將章鼎兒認可的“好課”上好,在接下來的6年里,潘歡燕孜孜不倦地改進每一個細節,試教了63次。

其實,還有比上課更大的困難在后頭。在科學教師的心里,更重要的是科學理性思維的培養,也就是學會發現認識事物的普遍規律。為了上好《空氣有重量嗎》這堂科學課,她將空氣重量的實驗器材不斷改進。氣球換成塑料袋、皮球、籃球,氣筒從手推的小氣筒換成大氣筒,再換成按壓式以及把手式的,杠桿尺換成電子秤……然后,她讓學生動手操作,并體驗在數據中發現規律,將規律和認知關聯作為課堂內容進行設計,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熱情。

在多年的授課過程中,潘歡燕總結了許多當好科學老師的獨門方法。比如,她會示弱,讓學生當科學小助手,在幫助老師的同時獲得被人認可的成就,學生會更喜歡科學老師。潘歡燕和同事改造了學校的露臺,提供給學生種植和養殖,同學們都非常積極地種下屬于自己的薄荷或藍莓,抑或是養只母雞讓它生蛋。潘歡燕的實驗室里有一排柜子上擺滿了學生搜集的“水晶”“金礦”“昆蟲標本”“種子標本”,還有潘歡燕自己從各處帶來的化石、天南地北采來的松果……

在心底,潘歡燕一直無比向往一個場景:科學教育成為學校的主要課程,學校成為孩子們自由科學探究的樂土。

(作者系北京桂馨慈善基金會互聯網運營)

標簽:

上一篇:“科普進校園”活動將啟動
下一篇:最后一頁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