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科普時報記者 胡利娟
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動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從氣象條件來看,2000—2022年,黃河流域降水量總體呈增加趨勢,降水量平均每年增加4.2毫米、氣溫升高0.03℃,水熱條件總體利于流域植被生長。
7月4日,在北京舉行的《2022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以下簡稱《公報》)發布會上,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張恒德作如上表述。
“尤其是黃河三角洲,擁有中國暖溫帶保存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睆埡愕卵a充道,2000至2022年,黃河三角洲降水量平均每年增加13毫米,氣溫升高0.05℃。監測結果顯示,黃河干支流沿岸及其周邊區域植被覆蓋顯著增加,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張恒德介紹說,2000—2022年,黃河流域大部植被生態質量呈提高趨勢,其中,有79.1%的區域植被凈初級生產力平均每年每平方米增加2.5克碳以上,流域植被覆蓋度呈增加趨勢的區域面積達到流域總面積的96.4%,植被生態改善明顯。黃河流域植被生態質量的提高提升了水土保持能力,有87.6%的區域涵養水量、98.7%的區域土壤保持量呈增加趨勢。由于植被生態改善,防風固沙功能增強,沙塵天氣明顯減少,平均每10年減少1—10天。
地表生態狀況變化受天氣氣候和人類活動的共同影響。今年是中國氣象局連續第7年發布《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從天氣氣候對地表生態影響角度,評估了2022年和2000年以來氣象條件的影響。
《公報》顯示,2000—2022年,全國有91.9%的區域植被生態質量指數呈提高趨勢。2022年全國植被生態質量指數為68.3,較常年提高6.2%、較2021年下降0.7%,為2000年以來第三高。
“生態工程的實施加上有利氣象條件,促進了生態向好發展。”張恒德分析指出,從氣象條件來看,2022年全國平均≥0℃積溫較常年和2021年分別偏多6.4%和1.2%,熱量條件較好;全國有73.2%的區域降水量接近常年,35.7%的區域明顯差于2021年,水熱匹配總體好于常年、但差于2021年?!疤貏e是受長江流域夏秋異常高溫干旱、北方草原和荒漠化地區春夏連旱、北上臺風‘梅花’等影響,部分地區植被生態質量下降明顯,造成2022年全國植被生態質量指數較前兩年有所回落?!?/p>
此外,《公報》還評價了氣象條件對三江源、祁連山、東北林區、海河流域、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等全國重點保護和修復區,以及洞庭湖、鄱陽湖、太湖、巢湖、滇池等重點湖泊的影響。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920 891 263@qq.com 備案號: 京ICP備2022016840號-87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