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時報記者 胡利娟
【資料圖】
碧綠烏江兩岸山路蜿蜒,高聳入云的山峰連綿,而在滿眼的綠水青山間,一大片綻放的荷花映入眼簾,綿延數里,望不到邊,村民們直起身子向我們招手,一時間有些不知身在何處的感覺。
“這是500畝的荷花池,那些工人正在除草。”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善感鄉黨委書記曾憲軍指著美麗的荷花池告訴記者,荷花產業是村里的特色集體產業。從2021年開始種荷花,之后又成立了蓮子加工廠。“蓮花開的時候,這里特別好看,等蓮子成熟了,賣到加工廠,收益相當不錯。秋天還可以挖藕,又是一份收入。”
這僅僅是彭水踐行“兩山”理論,推動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典型案例。
活動主辦方供圖。
7月7日,記者跟隨大型主題系列公益活動“綠色中國行”來到彭水,探究這里如何實現綠色發展。
作為重慶市唯一以苗族為主、全國苗族聚居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彭水地處渝東南武陵山區民俗風情生態旅游示范區和烏江畫廊旅游示范帶的交匯點上,是渝鄂黔毗鄰地區協同發展的重要節點。境內群山環抱、兩江繞城,“山”與“水”自然交融、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美麗山水畫卷。
近年來,彭水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各族人民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民族文化為魂、以生態經濟為根,致力于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綠色工業和民俗生態旅游業,全力推進城鄉統籌、文旅融合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鄉村振興與文化發展、生態產業結合起來,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據了解,到2022年,彭水經濟發展乘風破浪、穩中有升,全縣GDP達到282.1億元,躋身渝東南第二位,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趕超。彭水文旅融合的第一支柱產業實力顯現,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態旅游業實現“質”與“量”的飛躍,彭水連續四年入選“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年接待游客達3000萬人次,年旅游收入達150億元;文旅融合的助推能力也實現著由“形”到“勢”的明顯轉變。
活動主辦方供圖。
此次活動期間,來自生態、交通、林業等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圍繞“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的主題,通過“守護綠水青山,厚植生態本底”“主打生態產業,推動綠色發展”“促進城鄉融合,致力生態富民”等三個環節的對話交流,一致認為,彭水有非常好的景觀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能源資源,建議彭水發展生態康養產業、生態農業、生態工業。
全國關注森林執委會副主任劉東生指出,彭水的自然保護區面積達到38%,高出全國平均20個百分點,具有良好的生態本底,從彭水的發展戰略看,無不體現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方向。
北京林業大學校長安黎哲表示,彭水的生態系統保護良好,這里又是著名的苗鄉,苗族文化和生態環境在這里相得益彰。彭水大力發展生態旅游,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道路。
大型主題系列公益活動“綠色中國行”旨在弘揚生態文明,傳播綠色理念,共建美麗中國。本次活動由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全國關注森林活動執行委員會、中國綠化基金會主辦。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920 891 263@qq.com 備案號: 京ICP備2022016840號-87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