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堅持每天做家務降低癡呆風險51%

發布時間:2023-08-08 08:53:13 來源:武漢晚報 責任編輯:caobo


(相關資料圖)

近日,深圳市康寧醫院神經精神團隊公布追蹤10年相關研究顯示,與不經常做家務的人群相比,幾乎每天都做家務的人群癡呆發生率降低51%,在中國老年人群中,經常做家務與降低癡呆發病率相關。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早期干預三病區馬子龍醫師同時表示,合適的運動和做家務效果相當,睡眠監測也可早期提示老年癡呆。

癡呆癥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現為緩慢而持續的認知能力下降,尤其是記憶力喪失、不同程度的人格變化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隨著全球人口的老齡化加劇,全球癡呆癥患者人數將從2018年的約5000萬增加到2030年的8200萬,到2050年將超過1.52億。眾所周知,體力活動可以改善身體功能和心理健康,并降低癡呆癥的發病率。然而,目前在東亞地區尚無研究分析家務活動頻率與癡呆發病率之間的關系。

深圳市康寧醫院王永軍教授及張迎黎教授團隊分析了中國7237名老年人參與者,平均年齡為81.88歲,52.8%為女性,通過10年的隨訪記錄以及問卷形式,收集了參與者的家務活動頻率及人口統計學、社會經濟特征、生活方式和健康因素特征,分析了家務活動頻率與癡呆發病率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與很少或幾乎不做家務的人群相比,幾乎每天都做家務的人群的癡呆發病率降低51%。

作為武漢市微循環學會睡眠障礙防治專家的馬子龍醫生解析,老年癡呆跟大腦多種神經遞質和蛋白代謝有關,目前主流學說考慮系膽堿能、多巴胺和蛋白淀粉樣老化沉積等代謝異常所致。

日常體力和腦力活動和勞動中增加了鍛煉機會,提高代謝活性和活動頻率,可能的機制是因此減少老化風險。“家務活也是一種社會功能和體育鍛煉,從而提高日常鍛煉機會,跟打麻將類似,不過打麻將更傾向于腦力鍛煉。” 馬子龍說,目前老年癡呆暫時沒有有效治愈藥物,只能延緩病情進展。但老年癡呆、帕金森等神經退化疾病在睡眠監測中往往有些特異表現,比如肢體運動性覺醒增高等,甚至有些會有明顯關聯的前驅癥狀或者疾病,比如肝硬化和肝癌的關聯,而且很多藥物也有加速老年癡呆發展的風險,而大多數就診患者出現睡眠中的行為問題比如噩夢連連、夢中經常廝打搏斗逃生等才會到醫院。

馬子龍醫生建議,如果考慮癡呆相關,可能存在明顯性格改變或者記憶下降時,還可以開始進行睡眠篩查,對預防和早期發現疾病或更有意義。

標簽:

上一篇:吃大蒜真能殺菌嗎?
下一篇:最后一頁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