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科普時報訊(記者吳桐)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水》日前發表一篇論文指出,中國已知最早的陶瓷排水系統在平糧臺古城遺址出土。這一系統約有4000年歷史,可能是應對遠古環境危機的適應策略,體現了一個社會進行集體水管理的早期案例。
平糧臺古城遺址發現于1980年,是中國最早的規劃嚴整的高等級史前城址,開創了城市建設規劃先河。遺址位于河南淮陽東南,是距今4300年至3900年新石器時代晚期龍山時代古城,面積約5萬平方米。
平糧臺古城屬溫帶季風性氣候,年降水量季節變化差異大,夏季降雨量每月可達500毫米,面臨氣候不確定性威脅。
論文作者張海、莊奕杰和同事分析了平糧臺所在淮陽地區的147個沉積物巖芯,有證據表明距今4200年前存在短期降水波動,包括一些極端降雨事件。
平糧臺古城的排水系統涵蓋城內日常排水、城墻排澇和城門通道排水。
在遺址南城門出土了三組陶質排水管道,呈倒“品”字形排列,兩端有高差,可向城外排水。
在遺址南城門東側的城墻內有兩組陶瓷排水管道。這兩組陶瓷排水管道均縱向穿過城墻。每組陶瓷排水管道皆有一定坡度,城內高于城外,城內連通有進水溝或洼地,城外通過溝渠排向外側壕溝。論文作者經實地勘查認為兩組陶瓷排水管道似乎經過多次維修和重建。
平糧臺被認為沒有社會等級分層,因此,論文作者認為管理這類排水管道基建是一種合作的水治理方式。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920 891 263@qq.com 備案號: 京ICP備2022016840號-87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