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與人類比鄰而居的黑葉猴

發布時間:2023-09-12 09:53:06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黑葉猴 吳忠榮 攝


(資料圖)

近日,我們來到貴州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考察黑葉猴。作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黑葉猴身體修長,雌雄通體黑色,面部有白色的毛,如同絡腮胡,尾巴占身體的一半以上。與成年黑葉猴不同,其幼年時期渾身金黃,惹人喜愛。

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黑葉猴為主要保護對象,我們驅車首先到達位于保護區的思渠鎮大河壩,那里生活著幾群黑葉猴,在管護所的墻壁上,寫有“保護黑葉猴”的標語。

這里不用四處尋找黑葉猴,它們早已在等候著。我猛然抬頭看見一群黑葉猴正在山坡上覓食,遠看像是一個家庭群。黑葉猴為一雄多雌的社會結構,一個家庭由一只雄猴、幾只成年雌猴和未成年猴組成,我仔細數了下,總共有14只。

黑葉猴以食葉為主,因此得名。此次看到的它們大多在覓食,幾只猴端坐在合歡樹的樹杈上取食樹葉,旁邊還有一只母猴,抱著一只嬰猴——金黃色的身體拖著一條長長的大尾巴。母猴步伐靈活,抱著孩子依然身手矯健,步履如飛。有幾只黑葉猴在取食農民種植的玉米,顯然,新鮮的玉米要比樹葉更有營養。只見它端坐在樹杈上,先用兩手剝開玉米外皮,然后開始大快朵頤。

對于黑葉猴吃玉米,這里的農民已經習以為常,他們告訴我,黑葉猴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偶爾吃玉米是可以原諒的。如果糟蹋多了,可以申請保險公司賠償,這就從機制上解決了人猴沖突的問題。

告別猴群,我們繼續往前往香溝,沿途的盤山公路兩旁欄桿上,坐了一排黑葉猴,如同守護的衛兵,它們并不像其他野生動物那樣看到人類就逃之夭夭,而是我行我素,完全不拿我們當外人。其中一只膽大的黑葉猴,竟然跳到我們的車頂上,把它當成了蹦蹦床,來回玩耍跳躍。可能感覺不如樹枝的彈跳力好,它失去興趣,轉而對我們汽車內部充滿了探索的欲望,并快速跳入車內。

短短30分鐘內,我們遇見了兩群黑葉猴,由此可見,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效果成效顯著。在多種措施的嚴格保護下,這里的黑葉猴數量不斷上升,占全球總數的三分之一。黑葉猴最大的野生種群也生活在這里。

黑葉猴種群數量回升的同時帶給我更多“人猴關系”的思考。這里的黑葉猴不懼怕人類,它們可以在人類居住的環境,比如村落、農田來回穿梭。當地農民也習慣了黑葉猴的存在,對它們充滿了包容,并不會因為黑葉猴偷吃玉米而怪罪,反而覺得“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吃幾根玉米,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言語間還充滿了自豪。

人與動物和諧共生或許可以成為我國野生動物保護的新模式。近年來,我國大力推行國家公園模式,允許人類在非核心區參觀。參照黑葉猴保護模式,人與動物完全可以比鄰而居。生態文明的距離在于人與動物之間的距離,人類如何對待動物,動物就如何對待人類。

標簽:

上一篇:對手到底是誰
下一篇:最后一頁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