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這些動植物為啥喜歡在北京安家

發布時間:2022-03-03 16:56:25 來源:中國科普網 責任編輯:caobo

中國科普網(記者 胡利娟)隨著候鳥遷徙季的到來,北京又將成為候鳥的天堂,它們將在這里悠然地享受著“好客”的北京專門提供的“饕餮盛宴”,或在京城各處安心地中轉休息,或四處覓食“加油”,更有的將在這里筑起“愛巢”,有滋有味地過起了日子。

3月3日是第九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記者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獲悉,作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大都市之一,北京市現有維管束植物2088種,陸生脊椎動物分布有596種。

黑鸛 何建勇 攝

營建棲息地,建立自然保護地79處

近年來,北京持續加大生態環境建設,保護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野生動植物在北京“安家”創造了良好環境。

2018年開始的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建設,突出“近自然”理念,注重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統籌抓好生境保護和野生動物棲息地營建,平原地塊每1000畝營建1處本杰士堆,配植食源和蜜源植物,適度留野,并結合小微濕地,為野生動物提供食物、水源和隱蔽地,促進區域生物多樣性恢復和維持。

自1985年北京市建立松山、百花山兩處自然保護區以來,通過近40年的努力,北京先后建成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風景名勝區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79處,總面積36.8萬公頃,約占北京市域面積22%,形成了以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地空間格局,使全市90%以上的國家和地方重點野生動植物及棲息地得到有效保護。

此外,北京還為黑鸛、褐馬雞等重點保護鳥類設立保護區和保護小區,比如在房山十渡黑鸛集中生活區,已經形成多達100多只的固定種群。

全年禁獵,“史上最嚴”法規保駕護航

近年來,北京打出了野生動植物保護"組合拳"。

2020年6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版《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把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均納入保護范圍,明確規定全域禁獵、全面禁食,為野生動物保護提供法律保障。2021年,又實施《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執法協調機制》,有效加強對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執法的協同、指導和監督,精準打擊整治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行為。全年共出動執法人員14.4萬人次,執法車輛7.7萬臺次,對全市各類自然保護地、重點國有林區和林場、候鳥等野生動物繁殖地、遷飛停歇地等開展巡查巡護。

遷徙通道,北京成重要驛站

北京處于東北地區向華北地區的過渡地帶,位于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通道,是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每年春天都有大量的候鳥由南向北遷徙過境。

天鵝 何建勇 攝

“2021年,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全年監測到的鳥類有360多萬只。”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濕地保護處副處長紀建偉說。

據《北京陸生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顯示,在北京這片1.6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有596種野生動物繁衍生息,其中野生鳥類超過500種,包括黑鸛、褐馬雞等30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豹貓、鴛鴦等96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北京市分布的鳥類種類占我國鳥類物種數的比例超過三分之一。

標簽: 野生動物 野生動植物 自然保護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