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色彩為抑郁癥診療帶來新思路

發布時間:2022-03-19 09:28:28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視覺中國供圖

抑郁癥是當今影響人類健康的第一大心理疾病,聯合國衛生組織將它歸為影響人類健康的第二大疾病,僅次于心腦血管疾病。目前,全世界超過3億人正在遭受抑郁癥的困擾,還有更多的人群處于亞抑郁狀態,對抑郁癥的病理機制進行研究并提出防治方案,一直是神經心理疾病研究的熱點和難點。

抑郁癥是精神障礙中最常見的一類,發病率高,被稱為心靈“感冒”。每個人都有抑郁情緒,不及時調節就會患抑郁癥,帶來嚴重的精神、情感和身體煎熬,對家庭、工作和社會帶來損害。抑郁癥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降低,悲觀,思維遲緩,缺乏主動性,自責,飲食、睡眠差,擔心自己患有各種疾病,感到全身多處不適,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抑郁癥這種障礙可能從情緒的輕度不佳到嚴重的抑郁,有別于正常的情緒低落。

作為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抑郁癥的診療離不開心理學家們的積極努力。心理學是研究心理過程的一門科學,心理過程包括認知過程、情緒(情感)過程,做好情緒管理對于預防抑郁癥至關重要。當前,國外從大學到中小學都開設了情緒課程,而國內對情緒心理學的研究以及教學滯后,甚至許多心理學本科專業沒有開設情緒心理學課程,情緒心理學的教材也很少。

為了促進我國心理學研究的發展,筆者曾強調編寫一本適用于心理學專業本科生的教材。2018年,由我主編的國內第一部國家統編教材《情緒心理學》與讀者見面。

此后,四川師范大學腦與心理科學研究院成立了情緒心理研究所,研究團隊對人的情緒開展深入研究,將中醫情緒心理學與西方情緒心理學結合,首次提出了情緒“三原色”理論。

眾所周知,自然界中的色彩多種多樣,但都是由紅、綠、藍這三種基本顏色所構成,情緒也如此。情緒 “三原色”是指所有的情緒都由喜悅、恐懼(憤怒)和悲哀構成。這三種基本情緒分別對應三種單胺類神經遞質:喜悅對應多巴胺,恐懼(憤怒)對應腎上腺素,悲哀對應五羥色胺。這三種神經遞質會影響人們的三種核心情緒(獎勵、懲罰和應激),就如同色彩的三原色,可以組合成多種多樣的復合情緒,如果能夠影響這三種神經遞質,就可以改變人們的情緒。情緒“三原色”理論為研究包括抑郁癥在內的心理疾病提供了治療新思路。

色彩心理學和色彩生理學等相關學術研究表明,色彩對于精神的干預,是一種潛意識的心理活動,可以帶動人的情緒,并引發一系列的行為。色彩是一種簡捷的藝術治療手段,通過色彩的調控和宣泄可以滿足心理的需求,對于心理疾病患者,特別介入色彩療法,使患者的心理機能、認知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復,并且生活質量也會得到提升的一種色彩治療。從生活環境到色彩治療的建立,是依據色彩科學進行的輔助療法,是現代心理疾病治療研究的新興領域。

對于已經患上心理疾病的人,要及時進行治療,遏制病情發展。當下,治療抑郁癥等心理疾病的化學性藥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國際上也有利用電場來刺激迷走神經調節人的情緒,但是這種治療方式需要通過手術把電極埋藏于迷走神經周圍,患者比較痛苦而且治療費用高昂,國內在利用磁場變化來刺激迷走神經幫助患者康復的相關技術研究進展順利。

當然,心理疾病發生的原因復雜,影響的因素也有很多,預防與治療同等重要,在心理疾病的預防上需要社會各界重視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尤其讓兒童青少年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擁有完善的人格,在確診患上心理疾病后應及時配合治療,讓自己重新擁有快樂的人生。

(作者系四川師范大學腦與心理科學研究院教授)

標簽: 心理疾病 情緒心理學 迷走神經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