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供圖
人老了,就變笨了,健忘了……年老總是和“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等負面評價聯系在一起。人們普遍認為,人類的思維速度在20多歲時就開始下降。近日,一則最新的科學研究結論挑戰了傳統觀點:人類在決策過程中處理信息的能力直到60歲才會下降。科學家解釋說,人腦的思維在60歲時仍保持高速,只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會更加謹慎地做決定,同時做出反應的動作需要更長時間。
大腦的功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嗎?老年人的思維能力顯著低于年輕人嗎?心理學家及腦科學家通過實驗尋找答案。
智力也分不同類型,老年人也有擅長的智力
心理學研究發現:雖然智商測試中老年人的總分略低于年輕人,但是在某些方面比年輕人更具優勢,包括表達能力、知識廣度、分析和比較、判斷和推理等。這些智力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并在實踐中不斷成熟,如同水晶一樣需要歲月積淀,因此被稱為“晶態智力”。
老年人相對欠缺的是記憶力和接受新觀念的能力,這些智力往往用來適應新環境,如同流水一樣變化遷移,因此被稱為“液態智力”。晶態智力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上升,到60歲穩定在較高的水平,甚至有些人在高齡期依然有所提升。液態智力在成年后緩慢下降,到了60歲會比20歲有明顯降低。
老年人神經元數量會略微減少,但神經結構并不比中年人差
腦的功能建立在神經元結構與功能的基礎上。神經元是人體壽命最長的細胞,生命周期幾乎貫穿于人的一生。人在出生后神經元的數量不再增加,并以每年0.1%的速度死亡。60歲的老年人比20歲的年輕人減少了4%的神經元數量,差異并不顯著。況且,神經元可以不斷形成新的突觸連接,這是學習和記憶在細胞水平的表現。年長的人有更多的學習經歷和閱歷,保存了更多有效的突觸連接,在判斷、決策等思維上往往比年輕人更有優勢。
科學家對不同年齡的人進行腦掃描,以判斷人腦各部位的新陳代謝活動狀況,結果發現,健康老年人的大腦同健康青年人的大腦同樣活躍。另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對5名意外死亡的健康中年人、5名意外死亡的健康老人、5名因疾病而死亡的老年人的大腦進行解剖研究,結果表明:健康老年人的神經元的樹突數、長度和分枝(這些指標與思維能力密切相關)都明顯超過了中年人。樹突數最少的是因疾病而死亡的老年人。這說明人腦的機能并不一定隨年齡的增長而衰退,健康老年人大腦的某些神經結構比中年人的大腦更好。
“身”“心”雙管齊下,大腦也能“大器晚成”
對于老年人而言,身體健康是智力健全的基礎。各種疾病都會影響大腦的血液循環、新陳代謝而導致智力下降,眼花耳聾、體質虛弱等因素也會影響老年人的智力。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茲海默病、帕金森病則是典型的腦的病理性衰老,對智力的損傷更加明顯。因此,老年人應該經常鍛煉身體、保持合理的飲食和睡眠、預防慢性病、全面提高身體素質。
肌肉強壯需要鍛煉,大腦潛能也需要開發。如何刺激神經元發揮其可塑性,形成更有效的突觸連接和神經回路呢?答案就是合理地使用大腦,解決問題、總結經驗教訓,不斷獲得認知的升級。
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視。那些自我認同度比較高、樂觀開朗、經常得到來自他人積極反饋的老年人的記憶成績,普遍好于自我認同度比較低、抑郁焦慮、缺乏積極反饋的老年人。老年人不妨經常回憶愉快的往事、找親朋好友聊天、多培養興趣愛好來改善自己的心態。學習一些簡單的記憶方法、利用記事本等工具提醒自己都可以增加內在的掌控感。
年輕有為固然可喜,大器晚成亦可慶賀。姜太公八十歲輔佐周文王,晉文公六十二歲回國即位,吳承恩七十歲時著力撰寫《西游記》。至于現代的企業家、科學家、藝術家及各行各業的人才中,老當益壯者比比皆是。人到花甲,大腦才減速,最怕的是人未老“心”先衰,正如塞繆爾·厄爾曼所言:歲月只會使皮膚出現皺紋,而一旦失去熱忱,心靈就會蒙上霜雪,追求理想是青春永駐的秘訣。
(作者為華中師范大學副教授,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科普委員)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