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人世間》折射出的閱讀價值

發(fā)布時間:2022-03-29 14:37:29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電視熱播劇《人世間》,以周家三兄妹受老師、同學之托保存《唐詩三百首》等61本書展開,他們小心地將也許會成為“絕版”的書裝進大木箱,又用一塊防潮油布把書箱小心地包裹起來,然后藏在了一個安全的地方。

就是這個時不時被周家人提起的書箱,成為了光字片周家兄弟及其朋友后來走向不同發(fā)展道路的動力。愛讀書的周家大哥和大姐,雖然一個到了生產建設兵團,一個上山下鄉(xiāng)到了農村,但機會來臨時,就憑著長期不懈讀書學習的知識積累,同時考上了北京大學,迎來了人生發(fā)展的新機遇,而且后勁十足。

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體現(xiàn)了文化的差異性。比如,雖然大家日子都很貧窮,但在周家常出現(xiàn)的情景是,愛心媽媽對看書學習的孩子說:“來,吃完飯,再學習。”而出現(xiàn)在另一家的情景卻是,戾氣媽媽憤然吼著坐在桌前準備吃飯的孩子:“一天到晚就知道吃!吃!吃!就不知道學習!”想必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其印象深刻的應該是手捧圖書誦讀的情景,而不是整日充斥在耳邊的絮叨。

我們許多家庭,往往為孩子買書毫不猶豫,于是孩子的房間堆滿了花花綠綠的書籍,即便是同一種圖書買多次也在所不惜,而自己的“書房”卻空空如也。現(xiàn)實生活中,有家長一邊抱怨孩子不愛讀書,一邊為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課外班。有一次,聽朋友說她為4歲孩子報了個作文課外班,我著實愣了。這個年齡段,難道不應該是每天從幼兒園回來和小伙伴投身戶外、擁抱陽光、放聲歡呼么?無法想象孩子要付出多大“耐心”才能收獲老師的作文課講解。

事實上,一個簡捷的作文課普及方式是,在孩子不識字時,你有意在孩子面前看書,精彩之處便讀出來,孩子是好奇的,久而久之,便對你手中的書有了興趣。孩子識字后,你可以有意識地把適合的圖書放在孩子觸手可及的地方,比如書柜的最下層、沙發(fā)上或者玩具區(qū)。你也可以把書當作積木和孩子玩堆積木的游戲。相信在某一天,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在用書堆積木時,會突然停下來。這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孩子是被無意中攤開的書頁吸引住了……

望子成龍的家長,似乎生活中的一切都帶著強烈的目的性,逼迫孩子早讀、快讀、多讀,使得閱讀成了一種片斷化知識的填充。其實,閱讀為的是能讓你為某頁的內容會心一笑,為了讓你能夠享受到閱讀帶來的那種訴諸心靈的愜意。于是,我們也就不難發(fā)現(xiàn),那個“別人家的孩子”為什么總能拔得頭籌,想來這其中的閱讀功不可沒。

在老舍先生心中,一個理想的家庭中必有一間書房,書不在多,只要有張書桌,桌上有只裝著熱茶的杯子以及一個插著一兩枝鮮花的小瓶,這樣的書房,“要得!”“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陶淵明這段話也已成為今天的至理名言,很多閱讀者就是在“不求甚解”的一次又一次“會意”中享受著閱讀帶來的快樂!“在那成堆的書籍中,你長期尋找的智慧,此時從每一頁上閃亮——因為它已是你自己的光芒。”(《書籍的世界》赫爾曼·黑塞)

春天,坐在臨窗的書桌前,手捧一杯清香四溢的香茶,看著窗外已經按捺不住春意紛紛出巢飛舞的鳥兒,享受著拂面的春風,替我輕輕翻開桌上的書頁……這樣的閱讀時光,只要你想,便可以隨時擁有。

(作者系中國農業(yè)大學出版社副編審、中國科協(xié)農業(yè)科普創(chuàng)作專業(yè)委員會委員)

標簽: 你會發(fā)現(xiàn) 不求甚解 望子成龍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