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時報訊(記者吳桐)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生物技術》最近發表一篇醫學論文稱,一名接受利用機械灌注技術在體外保存3天的人類肝臟的移植患者,在術后一年依然身體健康。這項技術或能擴大可移植肝臟的數量,同時有望為患者安排擇期手術,拯救更多生命。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該論文介紹,對肝移植的需求與少量可用肝之間的差距正在擴大。臨床實踐要求供肝移植前在冰上的儲存時間不超過12個小時,導致可與移植受者匹配的供肝數量十分有限。
論文通訊作者、瑞士蘇黎世大學醫院皮埃爾·阿蘭·克萊維恩和同事用一臺機器將一個人類肝臟在體外保存了3天。名為“體外常溫灌注”的技術,能為體外的肝臟提供處于正常體溫的代血液。這個肝臟被移植到了一名晚期肝硬化和門靜脈高壓癥患者體內。移植后的肝臟能正常工作,來自體內血管的血流恢復后只出現很小的損傷,且移植后的第一個6周內只需使用基本免疫抑制方案。這名患者的生活質量很快得到了恢復,而且沒有任何肝損傷跡象,如排異或膽管損傷。
論文作者指出,這類技術不僅能擴大潛在供體器官的數量,還能開拓對移植前供體器官進行用藥的前景,但仍需對更多患者開展隨訪時間更長的進一步研究。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