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目前,關于氣候變化對人類生活影響的研究多數集中在探究極端天氣如何大范圍影響經濟和社會健康上。然而,氣候變化也可能對包括行為、心理狀態和生理體征等一系列人類的基礎性日常活動產生強烈的影響,而這些因素對幸福感是至關重要的。5月20日發表在One Earth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示,全球環境溫度的上升對人類的睡眠產生了負面影響。
該研究團隊的結果顯示,到2099年,不適宜的溫度可能會令每人每年損失50至58個小時的睡眠時長。此外,對于來自低收入國家的居民以及老年人和女性來說,溫度對睡眠損失的影響要大得多。
論文的第一作者,丹麥哥本哈根大學(University of Copenhagen)的Kelton Minor指出,“睡眠對人類保持健康和生產力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這一過程可能被高溫天氣影響。為了推動相關部門未來做出更明智的氣候政策決定,我們需要在當前面臨溫室氣體排放存在各種選項的背景下,將更廣泛的影響氣候變化的因素納入考量。”
已知炎熱的天氣會增加死亡和住院人數,并使人們的各種表現惡化,但這些影響背后的生物學和行為學機制還尚不明確。近日,美國的自我報告數據表明,主觀睡眠質量在高溫天氣時會下降。但溫度波動如何影響世界不同氣候區居民的客觀睡眠數據仍不清楚。
Minor表示,“在這項研究中,我們提供了第一個全球尺度的證據,證明溫度高于平均水平會侵蝕人類的睡眠。這種侵蝕主要體現在入睡時間延遲和覺醒時間提前。”
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帶有加速度計的睡眠追蹤腕帶匿名收集了全球范圍內的睡眠數據。這些數據包括來自68個國家超過47000名成年人的700萬份夜間睡眠記錄,范圍涵蓋除南極洲外的所有大陸。另外,這份研究中用于記錄的腕帶在之前已被證實與個人記錄的覺醒和睡眠時間一致。
圖片來源:Pixabay
研究顯示,在炎熱的夜晚(超過30攝氏度或86華氏度),睡眠時間將平均減少14分鐘。夜間睡眠不足7小時的幾率也隨著溫度的升高而上升。
相關資料圖
Minor指出,“我們的身體對外界溫度有很強的適應性,這可以幫助我們維持穩定的體溫。它們每晚都會做一些我們意識不到但又不同尋常的事情——通過擴張血管,促進血流流向四肢向體外散熱。”他還指出,只有當環境溫度低于體溫時,我們的身體才能向外散熱。
睡眠實驗室早期的對照研究也發現,當室溫過冷或過熱時,人類和動物的睡眠質量都會變差。但是人類在現實世界的行為限制了這項實驗的深入研究:人類會調節睡眠環境的溫度,使之更舒適。
在最新的這項研究中,研究員發現,在正常的生活習慣下,人們更能適應寒冷,而不是炎熱的環境。Minor提到,“在不同的季節、人口結構和氣候條件下,隨著溫度的升高,睡眠時間在逐漸縮短,也就是說氣候變暖在持續侵蝕人類的睡眠。”
此外,一個重要的觀察結果是,發展中國家的居民似乎更容易受到氣溫變化的影響。一種可能性是發達國家中空調更普及,但研究人員缺乏受試者使用空調的數據導致他們無法確認造成這一差異原因。不過,研究人員具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氣候變暖對睡眠損失的影響在全球范圍內是不平等的,后續的研究應該考慮更多的弱勢群體,尤其是居住在世界最炎熱和最貧窮地區的人們。
圖片來源:Pixabay
在未來的工作中,該團隊希望和全球的氣候學家、睡眠研究者和技術提供商合作,將睡眠和行為分析的范圍擴大到更廣泛的人群和環境中。另外,處于炎熱氣候環境的受監禁人群使用空調的機會有限,研究團隊還希望研究環境溫度上升對這一人群睡眠情況的影響。
翻譯:毛疏影
審校:魏瀟
引進來源:eurekalert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