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滾動:多彩的蘑菇

發布時間:2022-06-12 05:34:12 來源:中國科學技術館 責任編輯:caobo

說起秦嶺,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秦嶺四寶”:憨態可掬的大熊貓、靈動活潑的金絲猴、美麗高貴的朱鹮和強壯呆萌的羚牛。這些都是我國特有的瀕危珍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然而,秦嶺之所以被稱為全球七大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可不是僅僅因為它擁有這“四寶”而已。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另一群秦嶺里的精靈,它們生長于廣袤的森林里,形態各異,色彩斑斕。這些小家伙就是我們常說的蘑菇。其實,蘑菇(mushroom)并不是一個物種學名,而是我們對于那些能夠形成肉眼可見的、具有顯著子實體的大型真菌的俗稱。而且,這個詞也是由法語“Mousseron”演變而來,在中國我們的老祖先給它起了更形象的名字叫作“蕈(xùn)菌”。

真菌是真核生物中的一大類群,其細胞有真正的細胞核,但不像植物那樣有細胞壁和葉綠體,也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而是通過自身的菌絲細胞向體外吸取營養來生存。所以,它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動物,而是一大類獨立的異養生物??茖W家們按照繁殖方式的不同,把真菌劃分為擔子菌、子囊菌、接合菌、壺菌等幾大類。而我們所說的蘑菇,通常都是擔子菌和子囊菌在進行有性繁殖時形成的肉眼可見的子實體。

據估計,全世界大約存在380萬種真菌,其物種數量僅次于昆蟲,是地球生物圈中第二大生物類群。然而,目前已經被描述過的真菌物種數量還不到7萬種,不及總數的2%。而其中僅有1.4萬種是已知的大型真菌。在秦嶺,我們所知的大型真菌種類還不到1000種。

大型真菌在森林生態系統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與宿主植物的共生關系,蘑菇們的菌根和地下菌絲構成了林、草地下致密的龐大網絡系統,既吸收了土壤中的營養還順道滋養了宿主植物,同時還起到了儲水、固土以及分解動植物殘體的作用。菌根和菌絲分泌的有機酸、消化酶等,把土壤中的礦物質分解成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營養,促進植物的生長發育。而宿主植物則通過光合作用把合成的碳水化合物等有機質回饋給腳下的小蘑菇們。

除了與植物共生,那些腐生在落葉或是枯木上以及生長在動物糞便上的蘑菇們能夠將其中難分解的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降解吸收,從而使得整個森林生態系統中的C、N、P、S等主要元素能夠得以循環利用。此外,還有寄生在活的植物(如銹菌)和動物(如冬蟲夏草、蛹蟲草)中的蘑菇,它們作為活體分解者也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千百年來,秦嶺里的蘑菇一直都是人類的天然食材和藥源寶庫,像我們平時熟知的羊肚菌、紅菇、牛肝菌、白乳菇等70余種美味菌菇在秦嶺中都有廣泛分布。但可惜的是目前除了羊肚菌類、馬鞍菌類的少數品種外,大多數的菌菇還無法進行人工栽培。其主要原因還是由于這些真菌的子實體發育除了受控于溫度、濕度、光照等條件外,與森林生態中的其他植物共生關系復雜,難以在人工條件下實現。

(資料圖)

此外,研究表明,這些蘑菇體內普遍存在具有生理活性的真菌多糖,可以用于修復受損的人體細胞。像靈芝多糖、香菇多糖對于癌癥患者化療后增強免疫力就有很好的效果。而像馬勃、層孔菌這類菌菇自古就是我們使用的中藥材,可以用于止血化瘀、治療婦科疾病等。近年來,隨著合成生物學、免疫組學和高通量篩選等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們從革菌、炭球菌、鬼傘、盤菌等這些平時在森林里最不起眼的、沒有食用價值的蘑菇中發現了大量新的活性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在抗癌、抗衰老、延緩阿爾茨海默癥等方面具有顯著的效果。

蘑菇雖小,但是它們是秦嶺生態系統和生物圈的重要組成,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密不可分。近年來,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下,秦嶺的野生動植物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大熊貓、朱鹮的保護甚至成為全球物種保護的典范。然而,對于大型真菌資源的保護和科學利用還尚未受到重視。一方面,隨著環境變化、環境污染、氣候變暖、宿主消失及棲息地減少等影響的加劇導致大量物種正在消失。另一方面,由于商品價值巨大、市場需求強烈,造成真菌被掠奪性采摘和破壞,導致自然資源量大幅下降,甚至瀕臨絕跡。近年來,在筆者每年進行的大型真菌資源調查中,像牛肝菌、珊瑚菌等很多原本常見的種類在人類活動區域已經越來越難被發現。

總之,希望大家能夠關注這些生長在秦嶺中的美麗小精靈,讓它們為我們創造更多的科學和經濟價值,讓我們一起像研究動植物一樣重視大型真菌的生物多樣性研究,研究好、保護好秦嶺的這一寶貴資源。(李勃 生態毒理學博士)

文章來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

標簽: 光合作用 生物多樣性 科學家們 肉眼可見的 森林生態系統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