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蔡達峰任組長、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副主任委員許達哲任副組長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科學技術普及法執法檢查組來到云南省曲靖市科技館進行實地檢查。這一天,也恰逢科普法實施整整20年。
20年前,2002年6月29日,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科普法,該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此次執法檢查也是科普法實施20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對該法進行執法檢查。
從6月27日到7月1日,執法檢查組深入云南省昆明市、玉溪市、曲靖市等多地進行實地檢查,多方面、多渠道了解云南省貫徹落實科普法的情況。
(相關資料圖)
數字顯示,“十三五”期間,云南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從3.29%提高到7.34%。截至2020年,云南省公民科學素質比例提升到7.84%,比“十二五”末的3.29%提升了4.55%,提升幅度達138%,實現公民科學素質倍增,增幅在全國排名第二位。目前,云南省科普工作制度基本形成,法規體系建設不斷加強,組織協調機制逐步健全,財政科普投入持續增長,科普載體不斷優化,科普工作社會影響力更加呈現,科普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科普“軟目標”變成“硬任務”
6月27日,執法檢查組在昆明市召開座談會,聽取云南省貫徹實施科普法情況匯報。
云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予波介紹說,云南省委、省政府歷來重視科普工作,省委常委會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多次專題聽取工作匯報,將科普工作納入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科技創新規劃等,建立全民科學素質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統籌推進科普事業高質量發展。2013年起,云南省連續8年將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工作納入全省年度綜合考核,推動科普工作由“軟目標”變為“硬任務”。此外,還編制“十四五”云南省科學技術普及發展規劃,制定實施《云南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相繼出臺了省級科普專項資金、科普基地、科普大篷車等管理辦法,逐步提升科普工作制度化、規范化水平。
全國人大常委會科學技術普及法執法檢查組近日在云南警官學院無人駕駛航空器科普基地實地檢查。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03年,云南省就制定出臺了《云南省科學技術普及條例》,明確各級政府、職能部門、科協、社會團體等各方面工作職責。2019年,又制定出臺了《云南省社會科學普及條例》。與此同時,云南省科普保障不斷加強,經費投入持續加大。數字顯示,2022年云南省級財政共籌措科普經費1.9億元,較2016年增長近一倍,全省人均科普經費由2.5元/人提高到4元/人。
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
6月28日,執法檢查組一行來到了位于玉溪市江川區九溪鎮六十畝村。
進入村里,一座名為關圣宮的古香古色建筑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這座有百年歷史的建筑如今被打造成了九溪鎮微型科技館。借助關圣宮微型科技館,村里構建專業科普講師團隊,定期專題宣講。通過“黨支部+協會+科普示范基地+農戶”的模式,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科技創新為六十畝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六十畝村負責人告訴執法檢查組,早在1996年,村里便開始探索百合花種植,并于2004年成立花卉產銷專業技術協會。目前,全村百合花種植戶達568戶、2100畝,產業總收入超1.2億元。百合花產業從無到有、產值從零破億,享有“云南切花百合第一村”美譽。
六十畝村可以說是云南省科普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一個縮影。為深入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9年開始,云南省開始實施“科普小鎮”項目,以六十畝村為核心的九溪鎮列入云南省首批“科普小鎮”。在第一輪“科普小鎮”建設中,各科普小鎮共扶持產業181個,建設產業協會119個,帶動57885戶農戶增收致富。
除了“科普小鎮”,云南省還整合涉農院校、科研院校資源,建成11個“科技小院”,探索解決服務農戶“最后一公里”問題。“時代楷模”朱有勇院士主動請纓到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建立“科技小院”,把論文寫在田間地頭,走出一條精準有效的科技扶貧之路,被各族群眾親切地稱為“農民院士”。據悉,云南省擬在全省建設50個“農民院士”科技服務站。
此外,云南省還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全省已認定科技特派員24991人、科技特派團53個,實現科技特派員對8502個脫貧村科技服務和創業帶動全覆蓋。以產業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普及為抓手,大力推進鄉村振興,科普助推云南省經濟社會發展成效明顯。
科普宣傳實踐融入日常
住在開滿鮮花的小院里,是很多人都夢想的。在曲靖市寥廓街道西北社區,很多居民在鄰居岳女士幫助下實現了這個夢想。
6月29日,執法檢查組來到西北社區時,岳女士正在打理自己的小花園。大門旁邊掛著的“社區科普示范家庭”牌匾引人注目。岳女士平時非常喜歡研究花草種植方面的知識,同時也很樂意把這些知識傳授給其他鄰居。鄰居們經常聚在岳女士的小院子里交流,這里也變成了種植花草的科普小課堂。漸漸地,整條街的小院子都變成了美麗花園。
“科普其實就滲透在點點滴滴中,跟生活息息相關。”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殷鵬介紹說,為了提高居民科學文化素養,社區把科普宣傳和實踐融入到日常服務工作中,積極開展科普示范創建工作。社區還充分整合轄區成員單位的資源力量,在臨近的小學設立社區青少年科普實踐教育基地,常態化開展科普進校園活動。2021年,西北社區創建成為省級科普示范社區。
科普資源供給和服務日益豐富,是云南科普工作的特色之一。截至目前,全省共打造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22個、生態環境科普基地5個,認定省級科普基地198個,建成實體科技館21個,累計創建17個全國科普示范縣、46個全國科普示范社區。
與此同時,云南省科普服務也更接地氣,圍繞生物多樣性保護、禁毒防艾、防震減災、天文觀測、農業科技、民族中醫藥等內容,開展特色科普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等活動,推動全社會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
科普工作問題不容忽視
執法檢查組發現,科普法實施20年來,云南省科普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科普工作存在的一些問題也不容忽視。其中,科普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值得關注。據介紹,2021年,云南省級科普基地的37%、科普專兼職人員的23%、科普經費使用額的40%都集中在昆明市,其他15個州(市)科普綜合資源相對較少。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由于云南省集邊疆、山區、民族、欠發達地區為一體,少數民族人口多、低收入人口比重大、人口受教育程度低以及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公共事業發展滯后的發展性難題,致使公眾獲取科學知識的渠道較為單一,公民科學素質綜合基礎薄弱,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提升難度大。
據王予波介紹,目前,云南省科普工作還存在著方式創新不足、科普市場化社會化發展水平較低、科普產品有效供給不足、社會力量參與主動性和創造性還未充分激發等問題。
“下一步,我們將更加注重規劃引領,更加主動工作創新、更加注重服務大局,更加注重人才培養,更加注重宣傳引導。”王予波說。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