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世界聚看點】北京自然科學基金將支持基礎學科研究和青年人才培養

發布時間:2022-07-09 05:36:24 來源:中國科普網 責任編輯:caobo


【資料圖】

“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年經費投入從2017年的2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4.6億元,年均增長率近20%,17.1億元的總投入共資助5000余項各類項目。”7月7日,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主任許強在第七屆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成立大會上介紹。

近年來,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推動經費使用“包干制”、破除“唯論文”機制等措施落地。同時尋求社會多元化投入,截至2021年底已設立6支聯合基金,吸引外部資金約6.25億元,建立起聯合基金“北京模式”。

許強表示,“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聚焦人類疾病、量子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重點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5年來,資助項目獲得專利授權 2000 余項,269 項成果已獲得推廣應用,產生經濟效益 6.5 億元,在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過程中發揮愈發重要的作用。”

此外,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在深入推動基金成果對接轉化方面成效顯著。建成了基金成果數據庫,納入有對接轉化潛力的優秀成果 108 項,已有 10 余家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器和投資機構入駐,為推動優秀成果轉移轉化及價值利用提供了優質成果源頭和對接轉化平臺,并對成果轉化應用情況進行跟蹤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聶廣軍研究員團隊成果已經實現合作轉化,研究團隊與北京納通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就“用于腫瘤治療的智能型納米機器人”相關成果正式簽署股權投資協議,順利在京轉化落地,實現了國家基金成果北京轉化落地工作零突破。

未來,對數學、物理、化學、生命科學等基礎學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將遵循基礎研究發展規律,鼓勵開展交叉學科研究,鼓勵科學、自由探索,敢闖科技創新“無人區”,突破更多關鍵核心技術。此外,還將實施未來科學家騰飛計劃,傾斜支持青年人才的早期職業生涯,提前甄選30周歲以下優秀人才,提供分階段、高強度、長周期穩定支持,探索長周期培養機制。

標簽: 自然科學基金 科技創新 交叉學科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