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時報訊記者 胡利娟
金秋十月,又到了北京觀賞紅葉最佳時節。10月13日,記者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獲悉,遍布京城內外的彩葉,將于10月中下旬陸續進入最佳觀賞期,成為首都最靚麗的風景。
(資料圖)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供圖
為方便廣大市民金秋賞紅,北京市推出地壇公園、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永定河濱河森林公園、八達嶺國家森林公園等20個京城賞紅片區,16區均有分布,市民游客游園賞紅大可不必“扎堆兒”,可就近選擇游覽,錯峰賞紅。
京郊大地山山看紅葉
想感受層林盡染的氣勢恢宏,您一定要來京郊看一看。據了解,北京山區因為海拔較高,溫度較市區更低,秋色來到的也會比市區早一些。大家可登高賞紅,感受漫山遍野的絢爛秋色。
慕田峪長城和八達嶺國家森林公園,把長城裝點成為一道美麗的紅葉項鏈。金秋的懷柔區慕田峪長城有3000米的紅葉帶漸次染色,一望無垠的紅葉映襯著雄偉壯麗的長城,讓人瞬間拋去繁雜紛擾,置身大自然賜予的美和震撼。尤其是延慶區的八達嶺國家森林公園,毗鄰舉世聞名的八達嶺長城和“人字形鐵路”,人文資源得天獨厚。景區生長有黃櫨、元寶楓等彩葉樹種5萬余株。漫山遍野的紅葉與蜿蜒盤旋的長城,構成一幅雄渾大氣的壯觀景象。
房山區的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擁有5000畝原始天然林,以側柏、櫟樹、青檀、黃櫨群落為主,園區內有各類古樹約萬余株,多種彩葉植物組成的魅力繽紛的七彩森林,根據氣候的變化形成了變幻無窮的森林奇觀,一覽眾收。
每逢金秋,昌平區的十三陵國家森林公園(蟒山景區)內的170余種花草樹木宛如打翻了的調色盤,元寶楓、火炬樹、黃櫨等林木盡情展示著屬于自己的季相之美。
平谷金海湖景區是北京市十大風景區彩葉樹種造林工程實施地區之一。這里的彩葉林樹種豐富多樣,有黃櫨、元寶楓、火炬、黃金槐等10余個彩葉品種。在秋日陽光的照射下,紅黃綠相間,五彩繽紛,絢麗耀眼,漫山遍野,真可謂“濃妝淡抹總相宜”,一路秋色,令人陶醉。
“家門口”園園見金秋
相比山區,近郊以及城區彩葉變色時間要稍晚一些。而說到京城賞紅葉,大家首先想到香山公園。其實,城區里彩葉景觀別具特色的地方著實不少。目前,全市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已經達到86.8%,越來越多的公園綠地出現大街小巷,把四季的色彩送到了老百姓家門口,秋季觀賞彩葉再不必舟車勞頓,就近觀賞方能得到最佳體驗。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供圖
喜歡銀杏的游客朋友,不能錯過東城區地壇公園和西城區萬壽公園的美景。地壇公園的銀杏大道,作為北京著名的銀杏景觀,一直以來都是城區市民秋季的一道迷人風景。園內200余株銀杏樹栽植于上個世紀50年代末,每到深秋,樹下滿地金黃色,漫步在銀杏葉鋪成的大道上份外愜意,景致也是格外有意境。最佳觀賞期預計在11月上旬,歡迎大家前去打卡。
北邊的朋友一定要去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轉轉,院內數千畝彩色葉樹已經開始漸次顏色,呈現出五彩斑斕、層林盡染的秋日美景。十一月初,南園奧海西側及北園南門區域內的大片銀杏將彩葉展推向高潮,南園濕地搖曳的金黃蘆葦,其觀賞期則可延續至十一月底。
百望山國家森林公園和西山國家森林公園(昌華景區)都位于海淀區,地處西山永定河文化帶,海拔高度適中,土壤和氣候條件非常適宜紅葉樹生長,十月中旬都將進入紅葉觀賞期。其中百望山國家森林公園彩葉林總面積達千余畝,樹種達幾十余種,近年又新植了大量銀杏、秋紫白臘、紫霞、金葉復葉槭等多種彩葉樹種,形成樹樹皆秋色、步步皆有景。
家住西邊的朋友可以選擇石景山區的八大處公園游覽,從本周末到十一月,園內十余萬株的彩色樹種你方唱罷我登場,特別是去往八處證果寺的路上,是紅葉樹種最豐富、樹木數量最集中的觀賞區,登高穿行在10萬余株彩葉樹中,該是怎樣的一種陶醉。
看葉摘果,視覺味覺雙重享受
隨著收獲季節的來臨,京郊特色果品您一定要嘗嘗,縱賞彩葉的同時,感受觀光采摘的“逛吃一條龍”。
“中國磨盤柿之鄉”房山張坊鎮大峪溝、西白岱村等地紅彤彤的“房山磨盤柿”因形似磨盤而得名,果色艷麗,果味甘甜,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入選了北京市系統性農業文化遺產,其中“中國磨盤柿第一村”大峪溝村種植磨盤柿歷史長達630余年,150年以上的柿樹隨處可見。
在這多彩之秋,大家可以相約到蘋果的“福地”--昌平,品嘗甜甜的大蘋果。昌平蘋果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入選北京市系統性農業文化遺產,含糖量高,著色快,營養豐富,是燕趙地區蘋果的代表。馬池口、興壽、流村、崔村等鎮,有富士、戴維嘎拉、霍諾卡、紅星(紅香蕉)和金冠(黃元帥、黃香蕉)等豐富品種,采摘期可持續至11月初。
金秋采摘,香甜爆汁兒的“新城子蘋果”也是不能錯過的選擇。新城子鎮蘋果生產具有悠久的歷史,地處霧靈山腳下,光照條件充足,晝夜溫差較大,極適合蘋果生長,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種植,已有40多年的歷史,主栽品種為紅富士,果肉細脆,香甜可口,享譽京城。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