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供圖)
(資料圖)
2022年公布的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中,美國科幻喜劇《不要抬頭》在近年來快餐式的好萊塢科幻大片中獨樹一幟,值得人們回味與深思。影片講述了美國兩位天文學家發現一顆直徑5至10千米左右的彗星即將撞擊地球,想告知公眾真相,喚醒政府采取應對措施。而貪婪的企業主為了開采彗星上的稀有礦物成功游說政府取消利用核彈將彗星推離軌道的自救計劃,最終彗星撞擊地球,人類從此滅絕。
影片在鋪開敘事過程中始終向我們拋出這樣一個問題:彗星撞擊地球會發生嗎?這看似遙遠的問題實際上卻并不離譜,甚至有非常具象的科學依據。事實上,彗星有可能會撞擊地球,但另一類天體小行星,尤其近地小行星更有可能給地球安全構成威脅,值得我們更多關注。
近地小行星,是指軌道與太陽最近距離小于1.3個天文單位(1天文單位約為1.5億千米)的小行星。其中,運行軌道與地球軌道交叉、直徑140米以上的近地小行星,對地球安全的威脅最大。6500萬年前的恐龍滅絕,準確地說是生物大規模滅絕,很可能是由一顆直徑10千米左右的近地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的。
為了避免這些地外天體撞擊地球造成重大生態災害,多個國家早已采取了應對行動。
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于1995年啟動了近地小行星跟蹤計劃,兩臺口徑為1.2米的地面大型光學望遠鏡對近地小行星進行觀測。美國航天局還將望遠鏡的觀測數據在互聯網上公開,讓天文愛好者可以利用其數據搜索和發現小行星。此外,美國還有卡特琳娜巡天系統、泛星計劃等多個近地天體觀測項目。
美國航天局“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航天器近日撞擊一顆近地小行星,以期改變其運行軌道。美國航天局表示,這是世界上首次旨在防御地球免受小行星撞擊威脅的測試任務。
2022年4月24日是第七個“中國航天日”,國家航天局首次披露我國著手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統,將就改變某一顆有威脅的小行星軌道進行技術實驗,共同應對近地小行星撞擊的威脅,為保護地球和人類安全貢獻中國力量。
我國目前有專門的近地天體監測望遠鏡——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盱眙觀測站近地天體望遠鏡。它是我國最大的光學成像巡天望遠鏡,采用傳統的施密特型光學系統,主鏡和施密特改正鏡口徑分別為1.2米和1.04米。截至目前,該望遠鏡一共發現近地小行星32顆,最近的一次發現是2022年7月23日和24日觀測到的。
我國還對近地小行星的發現和觀測有著更長遠的謀劃和布局,今年初發布的《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指出,我國將在未來5年里發射小行星探測器,完成近地小行星采樣和主帶彗星探測等工作。
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近地天體“造訪”地球的災難性后果是人類難以承受的。在開展探測之外,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探索能夠有效改變近地小行星、彗星等近地天體運行軌跡的方法,實現主動防御。目前理論上可行的辦法有動能撞擊、核爆、引力拖曳等,但是從理論到實踐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作者系中國科技館展品技術部工程師)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