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周末,我和家人一起京郊自駕游。在去門頭溝景區游玩途中,沿著潭王路西行,見一刻有“草甸水村”的彩樓牌坊,遂直入游覽。草甸水村屬門頭溝區潭柘寺鎮管轄,村莊沿山溝而建。因穿村而過的山溝原為濕潤水甸,流泉不斷,多長葦草,濕氣氤氳,故得“草甸水村”芳名。后因山上采礦挖煤,致使水源切斷,導致水溝長年干涸,水草甸蕩然無存,少去了往日的靈性。
沿山道曲行五六公里,路窮處為趙家臺老村,村頭鐵網封路。問道旁小屋守路人,方知因采礦沉陷、山體滑坡,老村20年前已被廢棄。新建的趙家臺村位于潭王路潭柘寺環島北側道旁,該村已入選北京最美民俗鄉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成為京郊鄉村游新的網紅打卡點。
趙家臺老村原為京西著名風景點,四面環山,歷史悠久,文化豐富,民間有“紙糊的北京城,鐵打的趙家臺”之說。據悉,村內現存有明清時期的古地道,全長約1500米,蜿蜒曲折貫通于各家各戶。擁有500多年歷史的古宅老院依稀可見抗日標語,記載了這里的軍民當年與日寇浴血奮戰的艱辛歷史。
回行途中,忽見隱在灌木叢中的“北京日報社西山基地”路牌,遂下車登山探尋,發現不遠的密林深處竟散落幾棟平房和兩層樓房,原來為基地所在。回家后查文獻得知,1957年,為保證戰時黨報仍能正常出版,北京市委決定在這處名為“一擔石溝”的山谷中興建備用出報基地,用的是當年為建造人民大會堂就地拆除的建筑材料。基地由東溝的辦公區和西溝的生產區組成,建筑面積共約2900平方米。1964年,基地劃撥給北京日報社管理,要求“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堅持出版”。1965年,報社投資在附近山坳開鑿山洞,建成地下印刷廠,并于1972年實戰演練檢驗出報效果。改革開放后,基地被廢棄閑置,2014年被列為門頭溝區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升級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如今,這里已成報社干部職工參觀學習、接受教育的紅色基地。
回到草甸水村,時值正午,見彩色牌坊后面有一雅致農舍,側面另有“潭柘書舍”印章字樣做注。原來這是一家新開張的烤肉店,店內布置簡潔、雅致、時尚,桌與桌之間的書架擺滿書籍,顯得很有品味。店老板介紹,他們主要經營和牛烤肉。和牛肉以細嫩多汁、口感好馳名于世,肌肉脂肪中飽和脂肪酸含量很低、營養價值極高,被日本視為“國寶”,在西歐市場也極其昂貴。我們動手燒烤品嘗,果然鮮嫩無比,余味無窮。
烤肉餐廳運營團隊均是年輕人,這些年輕人自2016年始立足于門頭溝山區創業,服務于鄉村振興和新農村建設,先后在雁翅鎮、軍莊鎮、潭柘寺鎮的4個村落布點,打造精品民宿項目。
聽老板講酸甜苦辣創業故事,贊有志青年才俊,遂填《少年游》詞一首:“門頭溝谷樂尋游,草甸水村優。和炙燒烤,嫩鮮肉品,秘醬佐珍饈。//潭柘書舍享幽靜,浮蟻卻煩愁。世外桃源,卷軸舒掩,一醉勝封侯。”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