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的形成過程 (作者繪圖)
提到酸雨,很多人以為是雨中有“酸”,實際不然,除了雨還有雪、霜、冰雹、露水、霧等大氣降水,只要酸堿度(pH值)小于5.6,都被稱為酸雨。
(相關資料圖)
一年多前,福建龍巖漳平市經過整治城區大氣污染,從曾經的酸雨頻降到如今全年無酸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廣西柳州市許多石山因酸雨變成光禿禿的白山,如今早已不是當初的模樣,走出了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之路。作為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重點之一,我們有必要了解酸雨是什么、怎么來的、會造成哪些危害等一系列問題,這樣才能采取應對措施保護生態環境。
大氣中部分二氧化碳與水反應會生成碳酸,因此正常雨水中略帶酸性,酸堿度約為5.6。從自然原因來看,火山爆發時熔巖噴涌不僅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還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硫化氫等含硫元素氣體。當有陽光、氧氣、水蒸氣時,二氧化硫會被氧化生成三氧化硫氣體,三氧化硫氣體溶于水便會生成硫酸。在雷電作用下,空氣中的氮氣和氧氣會反應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遇水生成硝酸。特殊地形,如盆地生成的酸性氣體不易擴散,導致部分地區酸雨嚴重。酸雨的產生還與人類活動息息相關。化石燃料占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總量80%以上,而化石燃料燃燒會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氣體,嚴重危害生態環境。
酸雨給土壤、植物、水體、人體、建筑帶來惡劣影響,被稱為“空中殺手”。
由于硝酸和硫酸屬于強酸,因此酸雨進入土壤后就會導致土壤酸化,促進微量元素銅、鐵、錳流失,重金屬如鎘、鋁離子釋放,危害植物和生態系統,使土壤中植物生長所必需的營養元素即氮元素和磷元素流失。當酸堿度越小即酸性越強時,氮、磷營養流失越明顯,土壤調節水、肥、熱等能力越低,農作物產量就會下降。
酸雨會導致植物葉片變色、卷縮,出現各種形狀的斑點等,嚴重時導致植物死亡,森林面積減少。
當雨水中酸堿度小于5時,水體中不利于生物生長的真菌、藻類增多,浮游動物嚴重減少,并且水體底泥中金屬不斷溶解,嚴重時可造成水生生物死亡。
酸雨中的酸性物質會對人體肺部呼吸功能產生嚴重影響,若進入眼睛將導致患沙眼病幾率增高,如果飲用已受污染的水源或食入在體內沉積重金屬的魚蝦類海鮮,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影響。
建筑物一般都是由混凝土、鋼筋、金屬等材料構成,當與酸雨接觸時導致金屬腐蝕,混凝土強度和硬度降低、墻體疏松剝落。
面對酸雨帶來的自然災難,我們要積極調整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氫能、太陽能、風能、水能等清潔能源,制定科學合理的排放標準,通過培育金橘、桑樹等抗酸雨植物,大力發展植樹造林,可在一定程度上吸收空氣中的污染物質。
(第一作者系西北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副教授,第二作者系西北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研究生)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